爱心唱响一首动人歌曲那些年,我们铭记于心的“六一......缤纷活动 庆“六一”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平安衢江 04版: 特刊

那些年,我们铭记于心的“六一”



  ■杨丹萍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一曲《童年》唱出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每个年代的童年回忆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快乐与纯真。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分别出生于上世纪70、80、90年代的市民,了解分属于不同年代的“六一”记忆,重温那段天真烂漫的时光。

  70后 红裙蓝裤过六一

  在戴女士的记忆里,童年的“六一”节是在文艺汇演和一大波游戏中度过的。每到这天,她总会要求妈妈找出放在箱子里的白衬衫、红裙子,美滋滋地穿上,然后出门去离学校不远的大礼堂观看演出。“‘六一’节那天,穿裙子能把我美上一整天。”戴女士回忆道。同是70后的季先生也有着同样的回忆,“那天,我们男生总是穿的确良白衬衫、蓝粗纱裤子,当听到台上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词时,心里总是心潮澎湃。”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汇演结束才是好戏的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丢沙包、跳皮筋、翻花绳,我们经常玩到忘记回家。”戴女士向记者介绍起她童年时的游戏。“沙包一般都是妈妈帮着用布缝制的,里面灌上绿豆或黄沙;女生们能用灵巧的手指将一根普通的红头绳翻出无数花样……”而让季先生记忆犹新的童年游戏,则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滚铁环、纸飞机、玻璃弹珠、打弹弓、抓螳螂,斗蛐蛐等。“可别小看纸飞机这个游戏,要想将飞机飞得远,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在机头上哈口气。”
  没有大型游乐场,没有现在的高科技玩具,但是,这并不妨碍70后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我们的童年最无拘无束,最自然、最纯真,就如那时候湛蓝的天空、那年月纯洁的感情一样,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80后 斑斓卡片忆童年

  看动画片是80后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形金刚》、《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灌篮高手》、《小浣熊》 ……一部部经典的动画丰富了他们的童年,也点燃了80后的集体收藏热潮。
  “我的童年是在卡片收藏中度过的。”说起儿时收藏小浣熊卡片的经历,王啸虎记忆犹新。他的家中珍藏着全套小浣熊《三国演义》人物卡、小浣熊《水浒传》人物卡,灌篮高手卡片和宠物小精灵反斗圈,这是他的童年记忆中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在那个年代,如果你能集齐一套完整的卡片,你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孩子王’。”为了收集卡片,王啸虎可谓费尽心思,他告诉记者,那时爸妈给的零花钱都被他用来买了卡片,一到放学,他就蹲守在校门口的小店里淘上半小时的卡片,好多次是爸妈将他抓回家。“光会买会淘是远远不够的。”打听到哪个小伙伴手中有一张自己需要的卡片,还得厚着脸皮软磨硬泡,直到将卡片收入囊中。“六一”节是王啸虎最喜爱的节日了,这天,他的心愿总会被爸妈无条件满足,卡片阵容也会在这天一下子庞大许多。后来,因为收集卡片影响了学习,被爸妈明令禁止,王啸虎的收藏工作就偷偷转到了地下……
  “这张卡片是我在校门口的店里淘来的,这张卡片是我跟大鹞子换的……”翻开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卡片,就像打开了童年记忆的大门,让王啸虎回忆起童年的一个个小伙伴。如今,这些卡片依然给他带来颇多收获。六一节这天,他将摄有这些卡片的照片发到微信上,一下子收到了上百条回复,不少陌生人通过这条微信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卡片收藏了我童年时代的欢笑和泪水,是我最珍贵的童年礼物。”

  90后琼瑶剧伴成长路

  动画城,大风车,永远抓不到老鼠的Tom和聪明伶俐的Jerry成为90后记忆深处的玩伴; 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更是伴随着90后童年的每一个暑假……
  与80后不同,90后最喜欢吃的零食也变成了路边的小烤饼、辣条以及香肠等,“魔法士干脆面、小当家方便面,妈妈说这些都是垃圾食品,但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即使到了现在也依然爱吃,”90后的程小姐笑着说,儿时六一节,吃着这些零食看琼瑶剧,成了她们一代最大的欢乐。
  生活在老沈家这一片的90后的童年是伴随着新城区共同成长的。“我们的母校樟潭小学华丽升级为现在的衢江区实验小学,自己小时候玩耍的农田一点一点被高楼大厦占领。区政府后面的那片桑树林曾经是我们的乐园,衢江曾是我们的天然游泳池。”家住府东苑的程小姐告诉记者,如今在新城区偶尔还能看见童年的印记,曾经的幼儿园还在,但是已经成了荒芜的菜园子,曾经的自家的橘子林已经被改成了绿地,曾经的田间小路现在成了宽阔的柏油大马路,自己的家乡越来越“高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