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人才红利 助推“四个一”......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要闻 04版: 要闻 05版: 要闻 06版: 专版 07版: 视觉 08版: 专版

释放人才红利 助推“四个一”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区人才工作纪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我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牛鼻子”,着力抓好人才外引内培、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人才环境优化、人才机制健全等重点工作,建设人才高地,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一幅宏伟的人才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一个个产业研究院蓄势崛起,一项项人才改革机制落地生根,我区创新人才制度的系列举措,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打造了具有衢江特色的人才发展体系,为推进“四个一”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济济人才,作为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恰似一张张扬坚实的巨帆,迎着发展的东风,力推衢江这艘巨轮破浪远航!

  人才队伍更加壮大

  我区以“高层次”、“紧缺型”为导向,不断加强高端产业人才引育力度。截止2014年12月,人才总量达到47315人,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速7.8%(“十二五”规划目标5.4%),其中:党政人才137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130人,专业技术人才201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86人),技能型和农村实用人才21692人(高技能人才6339人)。全区推荐入选省“151”、市“11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7人,列入省、市重点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0人次。引进特种纸、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专业人才604人;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74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人。

  院校合作更加深入

  立足我区产业基础,转变引才思路,按照“产业+院校”的引才理念,从引“个人”向引“团队”转变,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一是“强强联合”助推产业发展。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浙江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先后落户我区,与浙沪苏农科院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特种纸产业、循环经济和“放心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区先后获评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和省级清洁能源示范县。二是“合作共建”培养产业人才。今年2月,与浙江理工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共建浙江省首个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衢江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已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22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为衢江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乡村淘”模式被全国供销总社总结并向全国推广。三是“借智借脑”编制产业规划。与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签订双向战略协作协议,邀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团队设计衢江南部山区再造项目,规划将衢江南部山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休闲样板。王澍团队已完成数据信息采集,正在做规划设计。

  引才方式更加多样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才理念,不断探索柔性引才新方式,加强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搭好平台引人才。建立柔性引才渠道,从不同层次打造聚才用才平台。至今,全区已共创建区级重点创新团队8个,区级专家工作站2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其中列入市级专家工作站8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市二医院以搬迁为契机,利用结对帮扶和在外人才资源,建立了沪杭专家工作站,有效推动医疗水平提升。二是“筑巢于凤”引人才。鼓励企业到国内高校院所、大城市和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浙江神舟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同出资成立神舟机器人研发中心,成为全市首个入驻浙江“海创园”的企业。浙江五一机械有限公司为留住海归人才,在滨江“海创园”设立研发中心,引进海内外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0多名。三是合作共建引人才。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共建企业研究院或研发中心引进人才。浙江圣效化学品有限公司与哈工大合作成立企业研究院,柔性引进5名博士长期在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目前,公司已成为对羟基苯甲酸和尼泊金酯类产品的国内最大规模生产企业。

  人才培养更加完善

  实施人才培养五大工程,初步建成一支与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一是实施党政人才夯基工程。截止到2014年底,共举办各类党政人才培训93期,培训6682人次,其中根据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设了城市规划、旅游发展、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专业人才培训精品班,为“四个一”建设提供了专业管理人才支撑。二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目前为止,推荐100余名企业家参加了浙大、北大等EMBA总裁班学习,举办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18期,受训人员1405人次。三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企业职称社会化评审,抓好教师队伍“国培”、“省培”和学时培训,与浙医二院、浙江中医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培养医护人才,全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0117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86名。四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出台《衢江区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实施培训补助直补企业政策,目前为止全区共拥有高技能人才6339名。五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计划”,共举办各类培训近100期,培训人员7834人次。

  人才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求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人才工作向区委常委会述职。二是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集聚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家庭农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工业企业人才购房补贴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累计兑现人才政策近400万元。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每年8月组织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三是人才创业平台不断提升。在衢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科技创业中心,为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在全国首设产业招才局,将招才引智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实现“双招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