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是全面治水,修复江河湖溪,倒逼经济结构转变,重构我区生态环境。这场硬仗,事关当前,关乎子孙,功在千秋。
去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热心人士加入治污行动中来,越来越多的农村蜕变成美丽乡村,一条条河流重现昔日光彩,为“五养衢江九龙归谷”的美丽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秋时节,来到杜泽镇的铜山溪,只见清澈的溪水哗哗流淌,穿镇而过,“小时候那清澈的铜山溪回来了!”峡川镇的亮丽风景线芝溪河,全旺镇的可游泳河下山溪......一条条河流,完成了美丽蜕变,织就着“清流遍乡村,秀水润衢江”的和谐画面。
好水引客来。10月,“全国农业两会”在我区召开;杜泽镇的优质茭白引来国际客商;好水引来好项目,娃哈哈、都邦药业等一大批项目因水而来……
生猪整规 农村双治 助力农村环境质量提升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源头在岸上。1头猪的排泄物,与6个人的相当,养猪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农村最大的水污染来自养殖污染。在“五水共治”的大形势下,我区持续发力,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完成了一场“生猪革命”。截至9月份累计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户11972家,拆除养殖设施用房面积117.94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35.78万头,削减能繁母猪2.75万头,已削减生猪饲养量107.50万头,完成目标任务109.8%。全年饲养量预计85万头,完成全年生猪饲养量控制在100万头以内的目标。全区目前生猪存栏约17.42万头,超额完成存栏35万头的目标任务。
创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基本模式:“户集、村收、乡镇管、区清运”。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BOT模式已覆盖18个乡镇,共安装智能化垃圾收集系统86套、15立方米密闭式移动转运站设备10套、5立方米密闭式移动转运站设备20套,投入智能垃圾清运车7辆。今年以来,共清运垃圾2.2万吨。实行BOT垃圾压缩清运以来,垃圾清运能力提高3倍,环境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推行全域垃圾源头分类。今年3月,我区全面开展“百万妇女学贺田”行动,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要求,分级、分片、分乡镇组织村级、家庭妇女及保洁员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
今年6月投入使用的廿里工业园区治污设施,是我区加快截污纳管工程的重大举措之一。这个投资1200万元的项目将园区内所有企业污水已接入污水处理厂,实现园区工业废水“零排放”。
总投资3775万元的“二主管二提升二改造”六大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二主管”即接入城东污水处理厂的文苑路南接开发区污水主管工程和临溪路污水主管工程;“二提升”即东扩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和东片区污水压力管道及临时性提升泵站工程;“二改造”即高塘路改造工程和南山路改造工程),目前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5公里。(污水输送管道5.9公里和污水收集管道6.2公里,以及污水提升泵站一座)。
全民参与 落实河长制“清三河”攻坚战显成效
2014年年初,我区把“清三河”作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打响“清三河”攻坚战,全面完成总长度198.01公里的11条黑臭河的治理任务,“清三河”战役提前告捷。共封堵排污口278个,清淤方量83.92万方,削减黑臭河沿岸生猪40.3万头,关停违法企业69家,关停违法采砂场28家。
全区党员干部、工青妇组织以及志愿者2.6万余人次走到“治水”一线,累计清理垃圾河151.6公里,清理垃圾1.5万余吨。
开展“万人治污”大行动,全区共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8000人次,清理垃圾2500吨,清理河道260公里,辖区内整体环境显著提高。全区先后启动“关爱自然、保护母亲河”、“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江”义务植树等活动,坚持“有污必治、常抓不懈”,确保已经整治到位的河道不反弹。
落实河长责任制,每条河流有了自己的“主人”。村级河段长有254名,他们走在最前线,守护一江清水。区级河长12名,乡镇河长145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河长工作责任体系,加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河道2322公里。
循环经济 生态化理念 践行“两山”论断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互为表里。
农业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宁莲畜牧公司的沼液膜浓缩处理,采用生态化和工业化双重工艺,使养殖场排泄物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治理目标;在杜泽水生蔬菜示范园,记者看到了发展茭白秸秆还田、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秆做编料等秸秆综合利用及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茭鸭(鱼)共育等循环经济模式;莲花现代农业园区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方面,全面开展循环化改造。重点培育以特种纸、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向实现废物“零排放”目标迈进。从工业冶金废弃物中提炼重金属的“业胜金属”,今年将再增投资3亿元增加3条生产线;从废催化剂、固废物中提取铂族金属的“煌盛铂业”,二期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同时,重拳出击,持续推进上方钙产业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停产治理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稳步推进石灰土窑关停,全镇93家石灰土窑全部顺利关停;71家灰钙类企业58家已关停,还有4家选择整治提升,11月30日前将关停剩余9家,为青山绿水‘腾’出空间。”
积极谋划重钙整治提升,研究制订重钙企业整治提升方案。目前,金牛村强峰钙业、龙祥村赤龙钙业2个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的年产20万吨氧化钙麦尔兹窑项目已完成决策; 豪龙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红狮水泥集团日产1万吨水泥项目、仙峰公司年产600万平方米人造板材项目也在积极对接中。
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深化,我区多地重现绿水青山,全民治水勾勒的美丽衢江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杨丹萍/文 邱慧芳 王青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