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精神建设美丽乡村
———一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8月18日,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顺利召开,这是连续第四年以全会形式部署“四个一”建设,这次全会坚定执着,另辟蹊径,作出“坚持精品导向,打造五养归谷,全面建设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乡村”部署。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当前区委对上级部署的一以贯之、落地生根,更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坚定选择、使命担当,是着眼未来的长远考量:这里,寄寓着衢江人民对回归精神家园的美好期盼;这里,直接关联着衢江城镇发展的脉动;这里,是复兴乡村、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古人云: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当前,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路径和机制保障,都已明确。面对人民的期盼、区委的部署和发展的使命,有没有担当、善不善作为,全区党员干部尤其是各乡镇、部门“一把手”,都将在美丽乡村建设这个考场中接受考验。
担当精神体现在立足百姓幸福的长远考量里。美丽乡村建设,不像工业经济,引进一个项目就能考核加分,不像城市建设,崛起一栋大楼就会成就满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目光放眼长远,需要将工作做进百姓心里,需要用项目铸就人民幸福,需要以使命、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干部站在对子孙后代和衢江发展负责的高度,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视域内农民的幸福为最大政绩,着眼长远,胸怀全局,心无旁骛,勇毅笃行。
担当精神凸显于舍我其谁的工作责任上。被城市吞噬的乡村,不是中国的未来,振兴乡村,迫在眉睫。建设美丽乡村,这不仅仅是工作,更是责任,我们的党员干部、“一把手”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一把手”要围绕乡建的规划设计、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核心问题,善抓“牛鼻子”,敢破“硬钉子”,推进“一揽子”,党员干部要主动谋划,全力推进,积极配合,全区上下形成“我不上谁上”的担当精神和“做就做实、干就干好”的责任意识。
担当精神落实在一抓到底的执行能力中。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执行能力。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文本是不是符合实际要求,项目布局是不是科学可行,需要观察和分析,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决策。从文本到落地,到建设到管理,需要狠抓工作落实的本领。敢于担当,还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发动群众等各种能力,这都缺一不可。
所有担当,都指向工作顺利推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一起围绕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形成合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一心为公的大气、放手拼搏的胆气,释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强大正能量,早日建成“五养归谷”,让生态田园和农耕传承在衢江大地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