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古瓦窑之间 名成于匠人之......区综合执法局多举措解决“停车......上方镇巾帼宣讲员指导垃圾分类区林业局多管齐下抓安全我区治理企业欠薪工作成效明显我区开展高温期间景区防火安全......衢江完成全市首家合同格式条款......科普之窗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 合 03版: 视 觉 04版: 休 闲

醉心古瓦窑之间 名成于匠人之上

——寻访古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吴林土



  开栏语: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劲头。为充分发挥人才政策的作用,唤起对工匠精神的尊崇,激励支持民间工匠扎根基层、创业创新,传承并发扬技艺,自6月以来,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技能人才”主题活动,寻找在文体艺术、农业技术、生产生活、特色产业、创业创新、养生针灸等方面有“一技之长、一门绝活、一项爱好”的民间工匠。
  即日起,本报特开设“‘时代匠心’———寻找最美民间工匠”专栏,通过系列报道,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敬请关注。

  在一间原木装饰的办公室中,陈列架顶小青瓦、滴水瓦、勾头瓦一字排开,宛如一座小城墙; 在下一层,造型各异的翘角、花砖、望砖林立……这些作品都出自2016年度浙江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人吴林土之手。

  执着初心 一路走来鞭策砥砺

  “在装饰领域造型更具美感、更具观赏价值的,还要数这些砖雕与泥塑作品。”吴林土说着从陈列架上捧下一块镂空雕刻的菊花石刻,并俯身拿起一块门神泥塑画像砖。“所谓砖雕就是利用工具在砖坯或者成砖上雕刻,目前大多是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 而泥塑则是用成型的模具印出来后入窑烧制成型的。”前者更为精致,吴林土却偏爱后者。
  “一个泥塑作品的成型有较多步骤,需要用木头雕刻出所需的花纹,用石膏倒模出一个模子,将砖坯放入模子压实成型,再晾干后入窑烧制。可以说,这些泥塑画像砖品质优劣源头在于木雕师的手艺,我的工作只是把控砖的质量。”他笑谈道,之所以如此看重泥塑,也是源于对朋友的信任与默契。他口中的朋友是金华人王振阳,二人相识于古砖厂发迹之初。
  2004年左右,吴林土通过自己祖传的烧制手艺,以卖瓦片营生。在新桥街改造的时候,他遇到一个经营筒瓦、滴水瓦等材料的金华商人。在当时,衢州还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这些材料。金华商人就抓住这点,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嘲讽与偏见。为此,成长于“砖瓦世家”的吴林土心中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吴林土便只身前往金华,希望从瓦厂看出些许门道。但商场如战场,技术封锁是维持生产力优势的“土办法”。吴林土一连吃了7次“闭门羹”,最后不得已扮成客户买货,才得以进门。吴林土的制瓦基本功深厚,此次厂区一行,已将各种工艺了然于胸。而当时,王振阳就在瓦厂做工。两人成为朋友后,吴林土常请王振阳来衢雕刻模子。吴林土说:“老王是我知根知底的朋友,他见证了我白手起家。每次看到他的泥塑作品,就会回想起自己的起点与他人冷眼的鞭策。”

  善思勤改 良匠还需后天努力

  逆境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一种机警与智慧,吴林土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帮着父亲打下手,一边做工一边学烧窑技艺,混口饭吃。吴林土的父亲吴水清,曾是衢北地区烧窑第一高手,吴林土自17岁起随父学艺。1998年,吴林土创办了吴氏古建筑材料厂,专业烧制手工方砖、青砖、滴水瓦、筒瓦、龙纹、走兽等古建筑材料。2001年,吴林土发现筒瓦在衢州大有市场,但却没有人从事制造。为此,吴林土曾前往兰溪筒瓦厂探寻模具的出处,但是对方只是客气地招待,对于模具的出处却只字不提。筒瓦模具的梦想在倔强的吴林土心中却早已落地生根,回衢后他一头扎在筒瓦模具设计图上。同时,他还前往机械厂与工程师讨论,图纸改了一稿又一稿,最后吴林土提议将模具做成两个合围的筒瓦,这样就使模具简化成上下两个不同大小的圆柱体,从中剖开后就是单个筒瓦的模具。苦心人天不负,吴林土的钻研终于得到了肯定。2007年,衢州南宗孔庙大成殿修缮,需要部分更换殿顶的筒瓦,而原本的筒瓦因规格不同需要定制。吴林土从孔祥楷手中接过筒瓦样品,几天后送还两份一模一样的筒瓦,令其大为惊讶。
  传承和改进古法技艺,是吴林土一直在思考的事。从1996年厂址迁到云溪乡世和村至今,他一直坚持使用古法烧制砖瓦。除去制模的时间,一块仿古砖瓦的诞生需要经历选土、泥坯、晾干、烧制、闷青等过程,其中晾干需要半个月左右、烧制需要12天左右、闷青需要3-5天时间,总生产时间为1个半月,如果遇上多雨天气,泥坯难以晾干等状况甚至需要2-3个月时间生产一批仿古砖。“坚持古法烧制的好处就是,成品砖具有更强的抗晒与抗冻性,这也是一些古建筑能长久保存完好的原因。”

  潜心育人 接力弘扬非遗技艺

  “目前厂里娴熟地掌握叠窑技艺的,只有我叔侄二人,叔叔70多岁了,我今年也67岁。如果后继无人,这项技艺就要失传了。”所谓叠窑,就是指将砖坯、瓦坯放入砖窑摆好。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非常重要,是否均匀受热、温度是否合理都靠叠窑实现。据介绍,窑壁几乎是垂直上垒,壁中要砌一层砂砾,砂砾不能直接与窑壁接触。窑顶是穹顶结构,顶部要为“闷青”留下一个灌水口,同时其上还有个烟囱。所有窑砖在堆砌的时候还是砖坯,经过第一次烧制,窑砖与当中的泥坯一同“成熟”。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吴林土收了2个徒弟,连同自己的小儿子吴孝军,在帮工的过程中学习古砖瓦烧制技艺。
  年轻气盛的吴孝军去年离开家,到外地做工程。今年在父亲的劝说下,他渐渐体会到父亲传艺心切,看到这项手艺的远大前景,他打算回家安心学艺。“孝军从小耳濡目染,对于这项技艺有一定的基础。现在潜下心来学艺,进步很快。”吴林土对儿子回家继承自己的衣钵,显得十分满意。 田书豪 吴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