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宾港大道改造提升专项工程征迁工作纪事
元宵一过,宾港大道改造提升专项工程众多被征迁户正忙着整理物品、出售椪柑,“早点腾空房子,也是为项目建设作贡献。”
宾港大道改造提升专项工程启动以来,征迁组成员通过“一对一”、“面对面”宣传政策、倾听诉求、答疑解惑,最终赢得了被征迁户的理解和配合。目前,红线范围内的21户被征迁户全部如期签订协议,签约率100%,征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问候电话准时到
“村民基本是早晚才在家,必须盯牢这个时间点。”征迁干部王水良说,无论是饭点还是夜里十一二点,或是休息日,只要村民有空,饿着肚子或是披星戴月也要赶过去沟通。
精诚所至,难点逐个攻破。然而对于征迁一组的姜海泉及其组员则有另外一个考验,如何更好与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的被征迁户胡某沟通。当接到征迁组成员蓝国芳电话时,胡某明确表示不同意。蓝国芳并不气馁,一个月来,每天一个电话准时“报到”,讲政策、说道理、话家乡变化,更为他细致解释补偿安置条款,算好“经济账”。为了让胡某直观清晰了解补偿标准及核算方法,蓝国芳特意把一笔笔安置补偿款罗列出来,通过微信发给他。“每次通话短则半小时,长则一小时,‘存100打500’ 的移动套餐竟然不够用。”蓝国芳笑道。
2月10日,红线范围内最后一户胡某也如期在征迁协议上签了字。“干部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顺应民意解民忧
塔底村位于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被征迁农户必须实行公寓安置或“房票”安置。看着田地、房屋被征迁,生产用房怎么办?村民们顾虑重重。
“征迁工作,首先要卸下村民的思想包袱。”征迁二组组长诸葛志壮说,征迁组成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心交心,叩开一个个被征迁户的心扉———我们祖辈生活在这里,家家户户每年收获椪柑少则近万斤,多则三四万斤,这些以后放哪里?农具等生产资料又放哪里?总不能背着锄头坐公交车吧?……
面对村民的利益诉求,区里决定由政府在上岩头村投资建设1419平米临时生产性用房,提供给被征迁农户有偿使用。见政府以群众利益为重,积极回应诉求,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被征迁户也就主动配合征迁组做好房屋的丈量和签约工作。“既然能住上新房,又解决生产问题,何乐而不为。”村民胡延祥说。
村民家事亦相帮
“我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年团圆饭,要感谢你啊!”2月25日,征迁三组组长吴建英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就接到被征迁户徐某和丈夫的电话,邀请她到家里吃晚饭。原来,吴建英和工作组成员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时,碰到了离婚不久的徐某与丈夫。通过一番交流发现,两人离婚只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况且两人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双方的父母又都很开明,复合的可能性很大。
吴建英经常当面或电话与双方联系,耐心听取当事人“吐真情”、“倒苦水”,也慢慢理出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分歧点。两人也对吴建英越来越信赖,趁与夫妻两人谈心机会,吴建英不断当“和事佬”、“传声筒”。经过努力,丈夫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夫妻俩冰释前嫌,相拥而笑。
“群众有难我们帮。”浮石街道党工委书记庄雪梅说,征迁走访可以了解村民的想法和实际困难,然后给予帮助解决。被征迁户余某的丈夫因痛失女儿,倍受打击,精神失常。了解情况后,征迁组干部马上联系市三院专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出具体指导和康复措施等,“我们也会在必要时根据政策提供相关救助。”
周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