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成不必在我”精神投身创建
———一论贯彻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全面深化城市管理工作动员大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7月1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全面深化城市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冲锋号。区委书记吴江平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凝心聚力,协同共创,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
创城,是推动衢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来衢江兴商创业。
创城,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硬件和软件高度集成的标志。建区十余年,作为衢州东区、滨江新城,衢江区高起点谋划城市发展,实现了“一张白纸”到“靓丽雏形”、框架型向功能型的转变。然而撤县设区较晚,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人口素质等各项指标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创建这个抓手,迅速改变当前现实状况。开展创城活动,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创城,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需要。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要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大部分指标都关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为民利民、造福百姓、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
创城,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良好人文环境的需要。一座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随着城市在变美,市民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公交车上,有了更多主动让座的人;红绿灯路口,大多数市民愿意静静等待绿色信号灯亮起;社区里,活跃着义务劳动的身影……然而,市政设施被盗、被毁现象偶有发生,城市绿地经常被践踏、损毁,还存在乱倒垃圾、车辆乱停乱放、牛皮癣广告随处可见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创城过程,是一个教育引导提升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进一步展现衢江人的新风采、新形象,推动衢江更好地向物质与精神更高发展目标的迈进。
号角已吹响,任务就是命令,标准就是要求,全区干部群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拿出创造奇迹、敢争第一的勇气,让我们的城市形象更美,企业商机更多,百姓实惠更好,确保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