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仙鹤杯”衢江区党建好故事作品展示
编者按:今年是大抓基层组织年,衢江区各级党组织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在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2015“仙鹤杯”衢江区党建好故事评选活动自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党建故事92个,经专家初评筛选出25个党建好故事,现予以展示(排名不分先后),欢迎读者朋友积极参与,为自己心目中的“党建好故事”投票。投票方式,关注“衢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投票截止时间为10月8日中午12时。
NO1.“放下”的精彩
一个人一生中最难的就是能够激流勇退,举重若轻地“放下”,而彭水英———塘底村的一名普通女党员在人生中不断地“放下”,映衬了党员的光辉,成就了精彩人生。
1986年,彭水英担任塘底村村民主任,作出了“群众有困难一定要帮忙,群众请吃一律不能去”的承诺,放下的是面子,撑起的,却是村两委的里子。2000年,党内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的热潮,只有小学文化的彭水英来,捧着书本虚心向年轻人请教,放下的是架子,撑起的,是时代的召唤。2010年,彭水英坚持要求卸任村支书职务,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想法,只愿担任村务工作组组长,将“接力棒”提前传给更加优秀的新人,放下的是名利,撑起的,却是塘底村蒸蒸日上的事业。
NO2.转型路上的拓荒者
双桥乡河口村村支部书记徐松莲视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她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带领百姓致富。养猪能带领村民致富,她就抓准机会,创办生猪养殖场,带领村民共同养猪。“五水共治”中,她又带头拆掉自家猪栏,致使3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生猪退养后,她仍心系农户,把目光投向了笋干加工,新建笋干加工点,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鲜笋。她还向村民免费提供了15亩的豇豆种子用于种植,并按市场价统一收购,帮助村民提高收入。她就是那么一个人,她当村干部的这些年来,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NO3.群众利益大于天
毛水标,1999年9月入党,曾荣获“浙江骄傲———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几十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民办事,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作为乡村医生,他帮人看病从来只收成本费;作为村民主任他更是整天琢磨怎么带领大家致富。洪水来临,他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拯救百姓于危难中。2010年6月18日凌晨,下西坑自然村突发山洪,毛水标会同当地村干部及时果断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实现全村111户376人无一人伤亡。这就是毛水标,将群众利益看得大于天的一名普通党员。
NO4.廿里村的创业奇迹
24年,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意味着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廿里村支部书记叶剑明用他最宝贵的24年,彻底改变了一个村的面貌。当1991年叶剑明上任的时候,村集体年收入只有8000元,固定资产只有2万元。如今,村集体一年收入达280多万元,拥有8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村集体收入增长350倍,固定资产增长了4000倍。24年来,他总能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创业契机,并牢牢把握住,转化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成果。28间店面、宾馆综合楼、省级农贸市场……每一样令廿里人自豪的成绩背后都有他的付出。这就是叶剑明,他用平凡的24年写就了不平凡的故事。
NO5.心系百姓甘当“孺子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所做的实绩。”2012年年底,徐建国刚被选为马卜吴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是人口多、矛盾多、信访多的复杂局面。他没有退缩,没有得过且过,而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南环线土地征用、物业房建造、生猪养殖关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他跑部门要资金,自己掏腰包贴工程款,自己带头一线干,破解了各种困难,确保一个个项目实施。但就是这么一位好书记,带着他对未尽事业的遗憾,于本月初不幸离世,永远地离开了。
NO6.润民的“甘泉”
徐六泉,在莲花镇是一个为人称道的名字,作为衢江区红艳草莓产销班班长,自2005年开始,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五坦村村民增收致富,带头致力于草莓种植业发展,通过8年的努力,将红艳草莓发展成为拥有600多亩种植面积,亩均收益超2万元,打造了名声响彻衢江南北的规模化草莓产销班。充分发挥党员优势,创新“党班联建”,不断提升产销班效益。在转型的路上,他的脚步没有停歇,创办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农产品卖到了网上,成为衢江农村电子商务先驱。
NO7.最美“老保长”
袁岳武,1963年8月出生,从1985年退伍后开始担任村支书,至今已有30年。他勤为民代言,愿为民做事,在群众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村里的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保长”。“老保长”担任村支书30年来,凭着一股对事业的执着,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马蹊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借“三改一拆”的东风,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三改一拆”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路子,创造了“马蹊模式”。在袁岳武的带领下,马蹊村先后获得“衢江区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村”和“无违建村”等荣誉。袁岳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村干部的爱民干事情怀,他是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保长”。
NO8.一个党支部和一名女孩
的10年故事
一场爱的马拉松,一跑10年没有终点;一座充满爱的村庄,满是善良的人。傅玉婷,一个未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女孩,父亲去世、母亲出走,当不幸降临在这个女孩身上时,红岩党支部给了她“家”的关怀和温暖,从帮助解决入学问题到组织爱心捐款,从保障基本生活到抚慰心灵的创伤,他们以党支部对村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践行着使命和担当,他们以共产党员对群众朴素的感情,在小乡村传递着爱与希望。一个人的求助,一群人的帮助,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他们没有血缘,却超越血缘,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如果你要问我,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现在哪里?这个女孩和红岩党支部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NO9.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报家乡
徐史慧,是一名在基层岗位工作近40年的老干部,67岁的他本可享清福,但他选择挑起家乡堰坑头村的建设重担,毅然当起了“编外村官”。老徐做事雷厉风行,敢于克难攻坚。艳阳天,带着草帽穿行于村道,投身生猪整规工作;下雨天,穿雨靴卷袖管带队大搞卫生保洁清淤行动;修建道路、过溪大桥重建、垃圾分类、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更是劳心劳力。经过他的努力,堰坑头村面貌焕然一新。老徐用他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定格了一位老干部兢兢业业的光辉形象。
NO10.巾帼花开别样红 一片
冰心只为民
杨水云,大洲镇妇联主席,一位只要提起名字就会让人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的基层女干部。外表娴静的她,工作起来从来不畏艰难困苦。为了“三改一拆”,她在镇里闭关一个月,踏遍了每个农户的门槛,全镇最重的任务被她最快、最先、最稳完成;为了“五水共治”,她不顾风吹日晒,抢着做最累、最重、最脏的活儿,带领巾帼护卫队走遍了大洲镇角角落落; 为了垃圾分类,她刻苦自学、创新培训,从各村的不理解不配合到全镇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培训,让全镇妇女家庭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巾帼花开别样红,一片冰心只为民”,是她最好的写照。
NO11.一片叶子23年的坚守
在风光秀丽的衢南山区,有一个名扬海外的小山村———紫薇村,它的闻名全都因为村里遍布田间远销海外的樱叶,这片小小的叶子,年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是全村人民的致富黄金叶。可是23年前,刚开始谁都不愿意在自家田里种上这不知名的叶子:育苗难、成活难、价格低,面对种种困难,当时的村支书徐汉生下了决心“要做就做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经过23年的执着坚守,终于带领村民一起叩开了“亚洲樱叶第一村”的大门,走出了一条山村致富的传奇之路。
NO12.咱村的当家人
叶雪良,市、区两级优秀共产党员,沈家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沈家村菜市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破旧菜市场发展为整洁有序的大市场,渐渐沉寂的老电影院华丽转身为沈家村标志性建筑—沈家村文化礼堂,负债累累的老沈家一跃成为衢江首富村。叶雪良关心村务,全力发展集体经济,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关心村民,敬重老人,以实际行动阐述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你好”的行为准则,赢得了群众真心的拥护与爱戴,是百姓心中的好支书,是党员干部的好表率。
NO13.让党旗久久飘扬在洋
坑的热土上
作为一个偏远山区少数民族村,洋坑村过去封闭落后,条件艰苦,如今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发展,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各项荣誉纷至沓来。种种成就得益于“洋坑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它贯穿于洋坑村的发展历程,引领着洋坑人民不断进取,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洋坑村党支部作为“洋坑精神”的诠释者和引领者,从以翁柏根为核心的党支部团结引领群众开辟杨梅岙公路开始,到如今,洋坑村党支部开拓创新、建设新农村典范,历届支部一如既往,自觉践行和传承“洋坑精神”,让党的红旗伴随着“洋坑精神”永远飘扬在洋坑的热土上,飘扬在群众的心中!
NO14.石破天惊展新颜 孝礼
文化承万年
破石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立足破石实际,“四破四立”,谱写了一曲保清源、谋发展、树形象、促和谐的时代新篇。党员干部带头行动,拆厂房、拆猪栏,不厌其烦地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开展乌溪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为提高人均收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转产转型,兴办家庭农场、探索民宿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开辟出一条条创业致富的新路子。村党支部在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发扬传承“孝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修祠堂、敬老人,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NO15.秀美岭头 一个支部的
红色传承
岭洋乡岭头村东临乌溪江水库,风景秀丽,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是原外交部副部长徐以新的故乡。岭头村在1979年就被评为“县级卫生文明村”,村民们历来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岭头村党支部书记邱文良传承红色基因,怀抱绿色激情,带领岭头村党员群众传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村民融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创建和乌溪江水源保护最前沿,以传统优良党风带民风促家风树新风,在平凡中坚守着36年来的梦想和荣耀,续写岭头村的绿色新篇章。
NO16.插上电商翅膀 放飞创
业梦想
“既然把我分配到灰坪村,我就将尽我所能助推村庄发展,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灰坪土地上,我无怨无悔。”这是灰坪乡大学生村官徐骏昇就职时立下的誓言。2014年9月,完成了一年志愿服务后的徐骏昇被选聘为灰坪乡大学生村官,先后担任灰坪乡灰坪村村主任助理、灰坪村副书记,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使出了拼劲、闯劲、冲劲、韧劲,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一段创业带富的佳话,运用电商知识,带民致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百姓的好评,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一个新时期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年轻共产党员的形象跃然纸上。
NO17.党建促“最美”
衢江区第四小学三位教师勇救一家三口的事迹传遍全国乃至国外,成为家喻户晓的“最美教师”,学校也被广大百姓称为“大爱校园”。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0%以上的城郊小学校能培育出这片充满爱的土壤,得益于该校党支部的“四带头”引领。党支部号召创立的“两元钱制度”被省政法委誉为“全国最有效的学校安全预案”;“诚信互助箱”被新闻媒体赞为“诚信不上锁,最美无止境”;“十大知晓生情档案”产生了“最美老师”事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盛赞该档案“有爱就有生命”;“党员义务辅导岗”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益……“最美教师”已成为四小全体教师共同的名字。学校党支部在省争先创优活动中受到“致力做最美老师‘孵化地’”的高度评价,被命名为省“闪光言行党支部”。
NO18.甘于平凡 勇于奉献
衢江区疾控中心党支部秉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把衢江区疾控中心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型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组织。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当疫情来临时,他们临危不惧,面对随时被感染的风险,进行流行病调查、采样、消毒,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一次成功的疏导,是对艾滋病患者生命的挽救,他们始终秉承“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但感染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理念;治愈结核病人,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把“发现病人,治好病人”作为首要责任;他们千里送药,救助“烂脚病”老人,有效遏制了患者病情,减少了溃乱创面,减轻病患痛苦……这就是疾控中心党支部引领的医患和谐动人旋律。
NO19.让爱一直延续
邵赛英,浮石小学一名党员教师,她将爱的种子撒进孩子的心田,用24年的兢兢业业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她24年如一日,组织引领孩子们成立浮石小学爱心助残小队,坚持每天为残疾人方贵增服务,让孩子们陪她聊天,为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她认字,逢年过节为她带去礼物,给她带去温暖与快乐!该团队曾荣获“最美浙江人·美德少年”称号,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关爱、体贴与尊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并诠释了和谐、诚信、友善。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让爱心一直延续。二十多年来,助残小队的学生是换了又换,可她却一直没有变。就是这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彰显着党员教师的本色,诠释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内涵。
NO20.我们身边的“詹妈妈”
衢江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詹招仙,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詹妈妈”。工作中以“快、稳、准”为要求办理业务,经常一天接听几十个电话,答复几十个业务问题仍旧面带微笑,没有怨言。在与同事相处中总能细心地注意到大家的需要,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同事,不忘传帮带,耐心地传授业务知识。
“詹妈妈”对于自身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严于律己,工作中严守纪律,认真贯彻学习党章内容;生活中充满正义感,上班途中扶起摔倒老人,助人为乐。这就是“詹妈妈”,一个在普通岗位上践行党员誓言、闪耀着党性光辉的普通党员。
NO21.用生命践行对党的忠诚
有那么一群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奋斗着,无怨无悔;有那么一群人,在困难险阻面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有那么一群人,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用生命践行着忠诚,他们就是人民警察。
云溪派出所教导员徐小宁因高血压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倒在值班战线上; 铜山溪里惊心救援,人民警察奋不顾身。人民警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指挥,为民服务”的誓言,用自己的奉献描绘出绚丽的风景,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对党的忠诚。
NO22.三个人的大队 高标准
的坚守
衢江综合行政执法局上方大队是一支只有三个人的大队,也是一支名义上都是领导实际上却都是兵的大队。大队的三个人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用真诚诠释着为民服务的真谛,用热情燃烧着综合执法人的使命。他们三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团结合作,努力破解了农村集镇综合管理中各种难题,实现了农村镇容镇貌的长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当地集镇环境品位,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赏。他们用真诚和担当为自己在工作舞台上赢得了一片喝彩。
NO23.80后的好榜样
他是一名外地人,却将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奉献在了衢江大地上;他是一名打工者,却将企业的发展牢牢地扛在了肩膀上;他是一名80后,不光有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更有着一名成熟企业管理者的稳重与智慧。他带领着衢江区优秀企业———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的销售团队创造了连续10年销售量及销售额年均增长两位数的不俗成绩,他就是夏王党支部共产党员、公司销售总监王瑾。王瑾严以修身、做人实在,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是共产党员在企业践行“三严三实”的杰出代表。
NO24.生产一线的“红色旗帜”
夏王纸业有限公司共产党员、生产技术总监骆志荣,一个在造纸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老黄牛”,长期以企业为家,不辞辛苦、风雨兼程,以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最大抱负,在工作中认真、严谨,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对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严格把控,同时在管理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对待员工知冷知热,做他们的贴心人。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去履行职责,他用务实、勤奋影响着周边人,他用钻研、刻苦助推企业不断向前,他就是一面插在生产一线的“红色旗帜”。
NO25.明星党员的打工传奇
一位外来务工人员,从最初的土窑烧炭工人,成长为全国竹炭领域的中青年专家。他先后主持和承担课题23项,拥有国家专利38件,开发省级新产品13个,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奖项4个,参与起草制定竹炭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3个,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市、区党代表等荣誉。他就是浙江民心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研发中心主任、工会主席程辉武。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和勇立潮头的争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