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点亮居民新生活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特刊 04版: 国庆特刊 05版: 乌溪江 06版: 专版 07版: 休闲 08版: 专版

田园城市点亮居民新生活



  ■吴伟纲 金露茜 杨丹萍
  “十一”长假去哪玩?节前记者随机走访了部分老衢江人和近二三年落户的新衢江人,他们说,现在新城商业氛围浓,有全市最大的东方城市综合体和单体最大的菜市场,环境优雅,市民公园、江滨路成为休闲好去处,沈家夜市也不错,今年国庆不准备外出,看看衢江新变化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漫步城区,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商业街人气兴旺,居民小区温馨怡人; 徜徉市民公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尽显生机勃勃; 置身工业园区,工程车辆穿梭不停,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正在发展建设中的衢江新城,犹如一幅次第展开的现代田园城市画卷。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街道宽了,高楼多了,功能设施齐全了,景色更美了!”这是衢江人的共同感受。

  门口崛起商业圈

  “走遍南北买喜糖,早起摸黑打酱油。”季樟根是个“老樟潭”,在他的记忆里,樟潭人要想办一次酒席,购置物品可是件难事。
  十多年前,衢江还未建区。沈家菜市场是樟潭地区最大的菜市场,“那时买菜得抢早,如果来晚了,菜就卖完了。”沈家村的叶先生记忆犹新,十多年前他经常早起,先买菜,然后才去上班。而十多年后,叶先生再也不必为菜篮子问题烦恼了。
  晚上8时,通浦路菜市场灯火通明。贴着白瓷砖的摊位整齐有致,每个摊位都装有自来水和排污管,地面整洁清爽,蔬菜、鲜肉、豆制品应有尽有,走在近3米宽的过道上,顾客们惊叹道:“这家菜市场,简直就像超市。”通浦路菜市场于去年12月底开业,开设了50间营业用房和250个摊位,同时配备了3000余平米的地下车库,建筑总面积超过1.6万平米,这也是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菜市场。菜市场业主沈炎祥相告,监管部门每天都会对菜市场进行检查,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在通浦路菜市场的一家蛋糕房内,季樟根正在挑选糕点,他笑着告诉记者:“上了年纪牙口不好,可这里的蛋糕不错,酥软可口。”除了蛋糕房,菜市场内还设有酒坊、杂食铺、调味品超市,甚至还有参店入驻。望着玲琅满目的商品,季樟根不由感慨:“菜市场要嘛有嘛,还有啥喜事办不了。”目前,新城区已有“天翔”、“通浦路”、“沈家村”三家综合性菜市场,基本解决了城区内4万多人的菜篮子问题。
  中老年人关心柴米油盐,年轻人则热衷于逛街购物。对衢江区的年轻人来说,东方广场绝对是个好去处。
  大型商场、地下超市、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金融中心、特色餐饮、健身美容、巨幕影院,若能把这些娱乐场所全都集于一身,打造一个吃、住、玩、购的“一站式”消费场所,想想都让人心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衢州首个城市综合体落户我区。它就是总投资15亿元,单体建筑面积22万平米的衢江东方广场。
  “星巴克、肯德基、哥弟,还有巨幕电影院,真是太棒了。”周末,陶菲和朋友们在东方广场玩了整整一天。以往,家住府东苑的她总要前往衢州城区游玩,而如今,“家门口”的东方广场也成了不错的选择。“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东方广场企划部经理胡浙英介绍,衢江东方广场的打造,标志着衢州正式进入城市综合体时代。
  “才十几年呐,变化可真大啊。”从东方广场出来后,杨水英忍不住感叹。杨水英是衢江花园小区的第一批安置户,这些年,她目睹了衢江的巨变,“你可能想象不到,头些年,这儿连一家大型的超市都没有。”十多年光景,机耕小道变成了柏油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小镇成了街道......谈起新城区的变化,杨水英如数家珍,“还有啥,在衢江买不到?”

  风景如画生态城

  夜幕降临,衢江新城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江滨路上,不少人穿着运动服和跑步鞋,正沿着滨江景观带慢跑。“如今的衢江新城环境越来越好,非常适合夜跑。”夜跑爱好者杨萍家住振兴中路三巷,每天吃完晚饭,就约上三五好友,沿着振兴中路、振兴东路、百灵北路、江滨路和霞飞路慢跑。“特别是江滨公园景色尤其漂亮。树木成荫、青草萋萋,让人心情舒适!”而在几年前,杨萍和朋友却因场地不完善等原因只能选择到健身房跑步。随着新城区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在美丽的衢江新城迈开步子跑了起来。
  市民公园中,或是小夫妻牵着活蹦乱跳的女儿,或是儿子搀着精神矍铄的父母,正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闻着金桂飘香,听着远处传来的音乐,看着夕阳西下的美景,享受着天伦之乐。走累了,择一处便能坐下,入眼处,是清澈的人工湖,倒映湖面的柳树婀娜多姿、迎风飘曳。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市民公园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吃了晚饭,便陪父母出来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小吴在市区上班,却将家安在了衢江新城,因为这里空气好,环境也不错,非常适宜居住。
  新城区有江滨公园和市民公园,老城区也有个金山公园。这段时间,工人们正忙着对金山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新种下百余种具有景观效果的树,香樟、金桂、银杏、红枫……小桥流水、亭台廊阁、雕塑雕像、小广场等景观小品也初具雏形。再过两个月,附近的市民朋友们就能在这里赏花、跳舞、听歌了。
  如今,衢江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0平方米。周末、节假日、下班后,你都可以选择来这里,让清风扫去你一天的疲惫。
  假日里,和家人一起漫步有“小上海”之称的樟潭古街、古建筑,一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
  七里长街、古埠码头,这里曾是衢江边最为繁华的商业街,每一条小小的街巷深处,都不经意地隐着深宅豪门。老街上的古屋、石子路、木板房、墙头草、地角花,背后都隐藏着一份凝重的历史记忆。
  曾经名噪一时的樟潭两等小学堂经过九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已没有片瓦块砖留下,唯剩两棵古柏,还挺立在中学教工宿舍的屋后,用无言的沧桑来倾诉它曾经的辉煌。在下埠头,从五桂弄堂至光皇殿一段,古街道因了两旁的古建筑,更见其韵味绵长,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却像是一个寓意无穷的省略号,能牵你怀古,能引你思今,能逗你遐想这条街边所生长的一切故事。

  幸福和美宜居地

  下班之后,养花,喝茶,散步,这便是新城区居民许先生的诗意生活。许先生是第一批拆迁户,十多年前,家里只有一座平房。拆迁后,他在振兴中路买了一块100平方米的土地造起了四层楼房。如今夫妻俩都在厂里打工,一家人住在第三层,其余的楼层则用于出租,收入十分可观。生活富足的许先生培养起了丰富的兴趣爱好,他把自家的庭院腾出来,种上了桂花、牵牛花等植物,还摆上了餐桌搭起阳光棚,俨然一个小花园。闲时在这里坐坐,闻闻花香,闭目养神,别提有多惬意了。
  和许先生一样,振兴中路上的居民们,对这儿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满意了。马路干净整洁,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保洁员就已经把巷子清扫过一遍,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也被清理一空。前两年,路边还统一种上了银杏树,树儿迎风起舞,为新城区增添了一份生气。
  昨日,记者来到君悦东方小区,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方便环保的地下停车场,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秋风吹来,丹桂飘香。迎面走来的张女士正抱着孙子在小区散步,记者上前和张女士交谈了一番,发现她竟是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遥远的哈尔滨。她的女儿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的高端人才,如今已在这里安家落户,张女士特意过来帮忙带孙子。虽然只来了一个多月,但是张女士非常喜欢这里,“衢江山好水好,环境优美,是个十分宜居的小城市。”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里热情淳朴的人们,记得刚来时,家里的灯突然坏了,正当她手足无措时,物业刘师傅带着工具赶来了。还有好几次,张女士出门被锁在楼道外,小区物业都有监控设备,只要在门铃按下房间号,就能接通到物业办公室,物业确认是房主后就能自动给业主开门。张女士说,这里热情的人们让她感觉到家的温暖。
  从最初满眼的农村和田地,到现在的规模小区和高档别墅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衢州东城正在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居民的现代田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