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的衢江不解缘一根小小银针,如何撬动世界胡金凤子女入围“浙江孝贤”进村入户送温暖区中医院举办专家义诊“仁心暖民”志愿服务队走进灰......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社会 04版: 专版

国医大师的衢江不解缘

——石学敏院士二次亲临衢江助力针灸事业发展



  杨继洲,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所著《针灸大成》蜚声针坛,堪称中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被称为“华夏第一针”。两位大师,身处不同时空,却因针灸,结下不解之缘。时隔四百多年后,石学敏走进杨继洲家乡衢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追忆杨继洲。
  2013年11月,在区委宣传部的积极牵线下,国医大师石学敏的衢江之行终于成行。“我是奔着杨继洲来的。”两天时间里,石学敏寻圣访“针”,并参加研讨会,为弘扬针灸文化,推进衢江中医针灸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石学敏一行来到神农殿,细细瞻仰杨继洲及衢州历代名医塑像,现场聆听杨继洲的“神针故事”。在杨继洲故里廿里镇六二村,石学敏沿着先人的足迹,探访针灸发祥地。当时六二村文化礼堂落成,看到杨继洲针灸文化馆与文化礼堂融于一体,石学敏大加赞赏。他感慨道:“杨继洲是针灸的祖师爷,在我看来,他是能与医圣张仲景相提并论的。杨继洲把针灸临床经验与理论完美结合写成书,这在针灸历史上是第一人。”
  在衢江区针灸事业研讨会上,石学敏盛赞衢江区发展针灸事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他表示要全力支持衢江发展针灸事业,并与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一起,接受了衢江顾问的聘书。全省第一个中医针灸院士工作站———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衢江。
  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使我区的中医事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依托这一平台,院士专家团队成员来到区中医院进行学术讲课和临床实践指导。2014年7月,作为深化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建设的重要举措,区中医院被设立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团队“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专家义诊和针灸推拿体验活动,推进中医针灸适宜技术的普及。
  与此同时,市中医院也与区中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成立“杨继洲针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瑛”专家工作站,并派驻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开展专家门诊。2014年4月,区中医院增挂“衢州市针灸医院(筹)”,同时策划“衢州市针灸医院筹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另一方面,区中医院还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7月,区中医院用时4个月对医院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未来,将打造成一所以针灸、推拿为特色,辐射周边县(市、区),集中医养生养老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今年9月19至20日,时隔两年后,石学敏再次亲至衢江。看到近年来衢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医针灸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十分欣喜。“衢江区提出‘九龙归谷·五养衢江’建设,把握了当下时代发展脉搏,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石学敏对衢江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赞不绝口,认为衢江有发展养生养老产业的坚实基础,而中医针灸正是这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衢江利用好优势资源,依托现有针灸基础,繁荣中医文化。
  石学敏表示将一如既往帮扶衢江中医针灸事业发展。眼下,于今年5月动工的区中医院针灸大楼,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石学敏说,大楼落成时将再来衢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吴媛媛/文 祝敏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