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萍 廖晓娟
老一辈峡川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峡口(今峡川)山好水好,出生在这里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巍巍群山竞风采,清清芝溪润沃野,衢北峡川风光秀美、人文厚重:千年古道、明代李氏大宗祠、姚氏宗祠、下金大桥……历经岁月流转,风韵犹存;东坪红柿、古枫树群,那一抹持续千百年的娇艳火红,浸润着浓浓的乡愁味道。
东坪古道,古韵悠悠载乡愁
东坪村,是衢北大山里的一个神奇的古村落,海拔518米,属千里岗山脉,有山崖巨石、千年古树群、唐朝古道,茂林修竹、青山秀水。
古道从东坪山脚下起,总长约1500米,青石板古道蜿蜒盘曲伸向山顶。古道两旁是古树群,树龄基本都在800年以上。一株一株姿态优雅的古树,耸入云空,细细辨认,有红枫、白果、檀树、桂花树……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棵两三人抱不过来的樟树,有的伸出虬曲的长臂,有的舒展其粗壮的雄姿,令人忍不住伫立树下,享受着古道上的宁静。
传说,武则天在位时,为防武后残害,一批宗室外迁。唐高宗第七子李烨,从长安远避福建古田长河麻团岭。唐中宗时期又从麻团岭转迁至峡川东坪。为方便出入,以青石板铺成宽2米,长1500米的东坪古道,1118个石阶蜿蜒盘曲直通山顶,象征着唐皇后裔顶天立地。历经朝野更替、风雨洗涤,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深刻在每一层石阶上,仿佛诉说着当年的风云变幻、金戈铁马……
古道、古树见证了东坪的历史文化变迁,而东坪盛产的红柿也曾为朝廷贡柿,成为一代代人抹不去的乡愁味道。相传,广为衢北百姓传诵的明朝中后期的“李泽娘娘”入宫后的第一个中秋,望月思乡,想起家乡父老,想起家中红柿。然而,吃遍了全国各地送来的红柿,娘娘皆不如意,故决定以后的每年中秋,由衢州进贡一篮东坪红柿进皇宫。久而久之,东坪红柿便得名“贡柿”。
上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蹲在村口柿子树下晒太阳的狗,提着篮子路过的大爷善意地朝你微笑。此时此刻,真想闭上眼睛,双手举到头顶,朝着空旷的山谷大喊一声:“我来了!你好吗?”左拐上了台阶,一间不起眼的小偏房里,有一锅热腾腾的豆腐花。打上两勺,加酱油、榨菜和葱花,略微搅拌后入口,那种鲜嫩爽滑的口感在时隔几日后,坐在电脑面前的我依然记忆尤深。
峡川老街,那抹温情旧时光
老街位于峡川镇中心,由南向北延伸,狭窄而悠长。街道中间铺着青石板,两侧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店铺,有粮食店、酱油店、饭馆、面馆、中医铺、书店、打铁店……因为屋檐相距很窄,上面只需竹笠、油布一盖即可为老街遮炎阳、挡风雨。老街上每间店面宽3到5米。有的两间,有的三间,一般为三进:店面、客堂、厨房,有一小门直通内室。有的是前店后舍,有的是前店后厂或作坊。
卸下平日里背负着的过重行囊,踏上老街的青石板,一边欣赏明代建筑的清雅秀美,一边流连于路边的商铺、街景。老街狭窄而曲折,有着一份别致、错综复杂的幽深和韵味,走着走着,不禁让人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走进略显冷清的街道,对街的门开着,可以看见里面一个个小门相连着,一直通到幽静的院子,如同把一条幽深的小巷子搬进了屋子里。
两旁的店铺有许多现做现卖的当地特产———米酒、茶干、手工伞……遇到喜好的,禁不住店主人的热情,抓一把尝尝,称心的就称二斤;遇到中意的工艺品、手工制品,拿起来把玩一番,价钱公道的就买上两样。
漫步老街,无论是白墙、红色木门,都镌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古朴的颜色、精细的雕琢。走在老街上,仿佛穿越了时光,重新又回到了往日的繁华与生机的景象。在白墙青瓦、飞檐翘角的古式建筑中,感受着古镇的风土人情。古镇好似一位历经岁月洗礼却风采不减、魅力迷人的美人,吸引着众多游客。“她”的魅力,让四面八方的游客充分感受到轻松惬意,感受到旧日时光的美好。
李泽村,文脉长长照故里
李泽,又名石屏,据《石屏李氏宗谱》记载:始祖烨公迁衢之始,相其山川,观其流泉,卜云其吉,而则居于石屏,夫屏以石名,已兆苞桑磬石之祥,则吾族不患子姓之不蕃。
李泽风景秀美,两面青山,山峦起伏,村前小溪,流水潺潺;村口田野宽阔,土地肥沃,千年古道贯穿村坊南北,著名的石屏八景至今遗址尚存。这里名人辈出,宋代丞相李宗勉、皇后李泽娘娘、明代清流县令李庠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李氏大宗祠是我市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明式建筑。该宗祠始建于明代宣德六年(1432年),明进士李庠捐地基倡建,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70余平方米。2011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白墙黛瓦,斑驳的墙壁,高耸的马头墙,似乎在默默告诉世人,它的饱经风霜和曾经的门庭显赫。整座宗祠,三进二天井,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前厅面阔三间,梭形柱、礩形柱础、施有望砖,中厅面阔三间,用材粗大。后楼面阔五间,大额枋、牛腿雕龙纹,左右两侧牛腿挑枋上分别雕刻“丞相府”“察院阁”楷体字。
据《李氏宗谱》记载,李氏第一世始祖,唐朝时期从闽长汀麻团岭迁入李泽,为宋左丞相李宗勉、明进士广东巡按使李庠故里。
李泽娘娘的故事口口相传。相传有一年,皇帝下诏天下选美,李泽有个农家姑娘,是个癞痢头,但五官生得匀称秀美。正当选美之时,奇迹般地萌发出满头秀发,遂被选中。送入京都,皇帝一见十分倾心,宠爱有加。有次宣上金銮宝殿,因门槛较高,李泽娘娘俭朴成习,怕踩脏了华丽的长裙,就用手提着裙子上殿。皇帝见了恼怒她举止轻浮,有失体统,下旨斩决。朝中有个徐天官系娘娘的浙江同乡,立即上殿请求赦免死罪,可遣送回原籍发落。皇帝准奏,即令徐天官护送娘娘回乡。一路晓行夜宿、风尘仆仆,当船行至富春江七里垅地段时,李泽娘娘见两岸丽山秀水、风景如画,问道:“船已行至何处?”徐天官道:“已到七里垅了。”娘娘喜上眉梢,心想,很快就到家了,情不自禁地向徐天官回眸一笑。被皇上暗派监视的亲信看到,以为娘娘果然是举止轻浮,当即挥动上方宝剑把娘娘斩了。后来,徐天官回京复旨,陈述原委,皇上方知错斩,即下旨赐金头一颗陪葬。娘娘的墓设置了三十六疑穴,谁也不知哪一穴才是真身所在。
下金大桥,那缕记忆拨心弦
流经峡川镇的芝溪,是峡川百姓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用清清的河水养育着沿岸百姓,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
“我的少年时代就在芝溪河畔度过。”今年78岁的管树财是下金村村民,他说,那时芝溪河水较深,常年流淌不息,常有上游山区的竹排顺流而下,运来他们紧缺的杉木、毛竹和柴禾,运回赖以裹腹的粮食。
“河里的鱼很多,常常能看到一米左右长的鱼儿。早晨,我们去上学的时候还能看到白花花的鱼儿浮在河面上,拿起盛饭用的饭桶,冲着鱼儿大吼一声,鱼儿在水里扑腾几下便掉入其中,手忙脚乱地拣几条鱼装进菜篮,再用猪草盖好美滋滋地回了家。”
炎夏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来到河中,洗涤一天的劳累。大人们边洗澡边聊天,河滩上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小孩们在大人的看护下,在水中追逐打闹。太阳下山时,就会听到妇女们的召唤声,唤着家人回家吃晚饭。晚霞余辉洒落在河面上泛着金黄色,与在河中洗澡的人群相映成趣,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沐浴油画。
沿着芝溪河,听着潺潺流水,走上几百米,眼前出现一座古桥。这座横跨于芝溪河的下金大桥,原是通往建德、龙游的必经古道,依然保存完好。据民国《衢县志》 载:“下金大桥建于嘉庆十九年(1814)。”建筑占地面积384.6平方米,六墩五孔石拱桥,花岗岩石制作,桥长(含碑亭)79.3米。桥洞为拱券式,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面用花岗岩石长条石板错缝平砌,两边设有仰天石的地袱,有望柱和栏板,是研究浙西地区古桥的实物例证,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清芝溪、悠悠古桥,蕴藏着儿时的记忆,萦绕着家乡的味道,是峡川人心中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