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家媒体关注 数十万网民点赞
八旬老人卖早餐23年不涨价
本报讯 这两天,黄坛口乡黄坛口村毛师花老人“火”了,她在黄坛口小学边卖早餐23年不涨价的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报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早饭奶奶”。
“粽子、鸡蛋、糯米粿、豆浆……”这几天,前来采访的媒体不断,毛师花老人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凌晨就起床,磨豆浆,做早点,一样一样忙好,到了凌晨五点,踩着三轮车,拉着桌子、凳子、炉子,准时出现在村口桥头。
清晨六点半左右,孩子陆续来上学,毛师花老人也开始忙碌起来。“早饭奶奶,我要一个粽子,带走。”“奶奶,我要一个鸡蛋饼,一碗豆浆。”在毛师花老人摊上,不论是粽子、糯米粿,还是豆浆、鸡蛋饼,都是五毛钱一份,23年来没涨过价。有时,孩子们忘记带钱,老人还会免费送早点给他们。
早上8点半,孩子们都进校园上课了,毛师花老人开始打扫卫生,收拾摊位。“孩子们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个个都那么讨人喜欢,孩子们上了初中,周末回家还会过来看我。”老人每天都觉得过得充实。
为了不影响同行生意,老人每天只做适量早点,她说:“粽子我一天就卖30个左右,卖完我就回去,尽量不影响别人生意。”这23个年里,儿女们都想接她去城里享福,可毛师花始终放不下早点摊,舍不得每天到自己摊位上买早点的孩子们。本月初,毛师花获评我区第四届十大爱心模范提名奖。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毛师花的事迹,引发网友热议。网易新闻网有10余万人参与点赞、转发,有1万多条回帖。人民网网友“欣語MEI”说,“平凡的事坚持10年20年就变成一件伟大的事,正能量!”新浪网网友“RossoAzzurro”说,“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早餐吧,早餐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斗志满满地迎接一天的工作生活。老奶奶给早饭里注入了感动和斗志。”1月11日,《浙江日报》在一个版面同时刊发两篇评论文章,为毛师花的暖心行为点赞。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