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今夏漂流季,玩转水上“速度与......衢州六烈士之江文焕(一)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 合 03版: 社 会 04版: 人文·休闲

衢州六烈士之江文焕(一)



  双桥乡溪滩村,有一个叫黄蒙的自然村,村内门牌为101号的农家老屋便是江文焕烈士故居。
  谁是江文焕?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衢州六烈士”,大概就不陌生了———1949年4月,衢州解放的黎明破晓前,6名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城市工作部衢州中心支部领导成员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壮烈牺牲,江文焕便是这个支部的书记。“衢州六烈士”中,5位是大学生,多数任职中学教师,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在那个黑暗年代,坚定走革命道路的往往是两类人,一类是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另一类便是知识分子,他们追求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江文焕等6位烈士,就是抱定这一目标的革命“盗火者”,为了将生生不息的精神信仰火种燃起在三衢大地,他们不惜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照亮黎明前的黑暗。
  生在农村的江文焕,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无比同情。在衢州中学(现衢州一中)读书期间,他曾写过《兵役》《秋收》等进步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1941年秋,江文焕与几名学生会骨干一道,发动并领导了数百名衢州中学学生反对军统特务、衢州中学训导主任杨筠青的斗争,此事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惶恐与不安。事后,江文焕等8名学生骨干遭开除,省教育厅还将此事通报全省。
  1942年5月,日军打通浙赣线,举兵南下,衢州危在旦夕。5月6日,在日军攻破衢城的前一天,江文焕与程正迦、王浩生、查良镛(金庸)等8名同学以“读书救国”为抱负,离开衢州奔向重庆。
  在重庆期间,江文焕考入了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临时合并而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抗战胜利后,江文焕又继续回到北大学习,由于亲历了昆明“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和李公朴被害等事件,更加深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坚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决心。
  江文焕还勇挑北大《罢课委员会通讯》编辑的重任,不畏强暴,以犀利的文笔,撰稿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在与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在中国这么一种社会,革命实在是一种需要!和平革命既无可能性,暴力革命在所难免。如果不革命,这个上面是一个人独揽,下面到处是贪官污吏的制度,怎么推翻得了?”
  1946年12月30日,北京爆发抗议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一路上江文焕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举由他奋笔疾书的“北京大学”条幅,振臂高呼“美国军队从中国滚出去”……至今,人们依然可通过《大公报》 上的一张老照片见证江文焕的这一英勇壮举。
  江文焕在北大的同学张友仁回忆,大学期间的江文焕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表现出浓厚兴趣。“1946年至1947年,他曾多次到我的宿舍来讨论革命理论,借走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及解放出版社的《联共党史》《列宁选集》等革命书籍。”
  1947年7月,江文焕和妻子程正迦一起回到衢州。“他们原本打算去解放区,但因江文焕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无奈只得回乡养病。”衢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方桂仙介绍,此时江山县中教员林维雁的出现,彻底跃进了江文焕和程正迦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