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湾自然村房屋腾空工作顺利收官
本报讯12月20日,是黄坛口乡黄坛口村牛头湾自然村房屋腾空工作的最后一天,截至当晚22时,65户基本腾空完毕,截止21日下午3点,已有64户移交钥匙,牛头湾自然村腾空工作顺利收官。腾空工作结束后,第一批房屋拆除工作已于21日开始。
20日上午九时许,走进村中,大部分农户家中都已收拾一空,零星的一两辆货车在弯曲的乡道上穿梭。
跟随着其中一辆货车,记者来到了农户徐水仙家中。徐水仙及其丈夫正准备将空调、桌椅等物品抬上车,不一会一辆货车便被装得满满当当了。“再装三四趟,东西就都搬完了。今天,是在这里的最后一天了。”徐水仙一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不禁有些伤感。但好在有义务搬迁队,搬迁过程全程有师傅帮忙,还不用花一分钱,让徐水仙一家人省了不少心。
徐水仙及其丈夫前些年依靠黄坛口水库的好山、好水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但该农家乐离黄坛口水库取水口仅百米的距离,日常排放的餐饮污水对水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徐水仙知道搬迁工作势在必行,但离乡情切,加上东西又多,使她成了最晚一户还在腾空的农户了。
在徐水仙整理的过程中,工作组收到了周建洪移交的房门钥匙。将钥匙交到工作组同志的手里时,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不禁红了眼眶。“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了,真的不想走,但为了衢州人民能喝上一口放心水,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周建洪是村里的老党员了,平时对时政也很关注,“黄坛口水库担负着近60万人生活用水重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我懂的。”
农户忙着最后的腾空,工作组在这关键的一天更没闲着。一大早,黄坛口村的村支书严雨良便与工作组的同志来到村里。“真的到要走了,不少农户都犹豫起来了。我们工作组要继续做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让大家安安心心地走。”腾空的短短十天时间里,工作组顶着凛冽的寒风,日日早出晚归,对工作中遇到的“老人难找过渡房”“生产资料无处存放”“柑橘难处理”及“原有船只处理”等现实问题,及早预判,提前制定解决方案,坚持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需,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正是群众的理解、配合,和工作组的同志辛勤付出,才使牛头湾自然村的腾空工作仅用了短短十天就基本完成。“百姓的付出,政府都看在眼里,始终为其争取最适合的政策红利。”
牛头湾自然村搬迁,我区明确了最优的搬迁安置政策、奖励政策,如失地保险政策、耕地补偿政策、园地流转专项基金政策,搬迁户特别奖励政策等。“本周,我们将组织一批村民去绍兴考察,大伙自愿报名。主要是让百姓实地看看他们的安置小区是怎么造的,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放心,实现大伙明年春节前住进新房的愿望。”黄坛口乡乡长袁伟华说。 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