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勤恳恳做工作 全心服务促创......做残疾群众的“爱心老板”“小草书屋”点燃莘莘学子的梦......浮石街道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 合 03版: 社会·经济 04版: 今日关注

做残疾群众的“爱心老板”



  初冬时节, 衢江区灵顺家庭农场一派繁忙。蔬菜生产基地,一排排微喷管欢快地喷射着水雾,一片片蔬菜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一个个农业工人忙碌地采收着成熟的蔬菜,一箱箱精心包装的冷冻蔬菜被有条不紊地装车外运,现代农业的盎然生机在这里尽情展现。
  望着眼前这番景象,农场主毛雪荣倍感欣慰。今年58岁的毛雪荣是莲花镇外黄村人,多年前因一场车祸导致左手残疾。逆境中,他通过努力成功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后吸纳十余名残疾人在农场工作,帮助他们重树信心融入社会,被誉为“爱心老板”。

  顺水人生突遇不测

  毛雪荣年轻时编过竹席、养殖过长毛兔、做过种粮大户和粮油贩销户,最终看准农村生猪养殖市场,开始代理各类品牌的饲料。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成功跻身衢北地区最大的经销商之列。
  然而,在生意顺风顺水时,一场意外不期而至。2011年5月,在前往龙游送货途中,毛雪荣突遇交通事故,左手手臂粉粹性骨折。经过八次手术,虽侥幸逃过截肢的命运,然而左手落下残疾,再不能开车、做重活,这对于一向好强的毛雪荣而言着实是一种残酷的打击。很快,毛雪荣残疾的消息在生意圈传开,曾经的生意伙伴纷纷转投他人,看着每况日下的家业和忙碌劳累的妻子,巨大的心里落差让他倍感消沉。
  此时,“五水共治”的浪潮迎面而来,养殖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毛雪荣重树信心,积极谋划起再次创业的路子。经过考察,一个发展现代农业的点子在他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绿色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莲花镇是现代农业小镇,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重拾梦想再度起航

  2012年,毛雪荣流转200亩土地,成立衢江区灵顺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农产品。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外地考察取经,引进新品种回来种植。一次,在杭州、宁波等地考察发现,当地大量种植的迷你甘薯因口感香甜、肉质细腻而供不应求。于是,他引进种苗进行试种。
  精心培育下,迷你甘薯有了收成,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蕃薯高出2倍,多地农家乐主动上门收购。可第二年,同是这片土地,同是一样的种苗,结出的却是普通大甘薯,销量一落千丈。这让毛雪荣有些发愁,他拿着种苗、果实和土壤样本多次外出请教农业专家,也多次请专家前来指导,最终摸索出交叉种植法,每年在不同的土地上进行种植,终于使迷你甘薯的产量得到稳定。
  迷你甘薯的成功种植让灵顺家庭农场名气大增,收购商们纷纷慕名前来洽谈,附近农场主也时常上门取经。毛雪荣信心倍增,他进一步扩大农场种植规模,引进现代化管理设施,提升基地各项生产和管理标准。目前,农场种植面积达280余亩,包括迷你甘薯、花菜、黄秋葵、缸豆、茄子、白菜、玉米等等,有鱼塘28亩,养殖了鲈鱼、鲫鱼和甲鱼。为了将农场的知名度进一步做大,毛雪荣还认真地学起了现代网络营销手段,极大地拓宽了农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谈起农场下步发展规划,毛雪荣信心满满:“我心目中的现代农场是集瓜果蔬菜采摘、亲子体验、学农体验、休闲观光等多位一体的服务型多元化农场,这就是灵顺家庭农场下一步发展方向。”

  爱心帮扶回报社会

  同为残疾人,毛雪荣能感同深受作为残疾人的痛苦,他将农场作为残疾人扶贫基地,吸纳附近乡村的残疾群众前来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外黄村村民毛水娇视力残疾,丈夫几年前因重病去世,家里基本没了收入来源,两个女儿的学费让她忧愁不已。得知情况后,毛雪荣主动邀请毛水娇来农场帮忙锄草、摘菜。有了稳定的收入,女儿的学费也有了着落,毛水娇很是欣慰。
  “现在我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农场工作既轻松又充实,真的要感谢毛雪荣。”毛水娇感激不已。
  在灵顺家庭农场,像毛水娇这样有固定工作的残疾人还有很多。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毛雪荣还创新推出“公司+基地+农户+技术服务”的方式,为残疾群众广铺增收的路子,由农场提供迷你甘薯种苗、种植技术和服务,等到有收成了再统一收购、销售,累计带动十余户贫困残疾家庭实现脱贫。
  “在毛雪荣的帮助下,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找回了自信心。”残疾户王雪花说。王雪花今年50岁,她和丈夫均身有残疾,家庭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在毛雪荣的帮助下,她种植了15亩迷你甘薯,年收入4万多元。“农场提供种苗和技术,并且统一收购和销售,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毛雪荣助残的暖心之举还有不少。残疾人柴某的房屋濒临倒塌,毛雪荣得知后与村干部商量,由他主动出钱,帮柴某造了一座平房。现在,毛雪荣每月都会给柴某送去大米、油、蔬菜等生活用品,为他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
  “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和思想的残疾。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残疾群众能够在我的农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毛雪荣说。
  丰莉莎 李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