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桥乡,不少村民祖祖辈辈都制作粉干。这里有高山泉水,每天会定时改变风向的山风,还有传下来独特的盘丝晒制工艺,粉干成为了大自然对勤劳人的馈赠。而今,双桥粉干已是“浙江老字号”名小吃。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双桥粉干也在遭受着市场的强烈冲击。如何做到既传承老字号的品格风骨,又在市场推出、品牌营销中寻求创新,双桥粉干亟待突围之路。
精细工艺源自百年传承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要经过繁复的过程。一道粉干经过选米、浸米、磨浆、压榨、打粉、做胚、盘丝和风干等一系列步骤,方成一盘。
这些精细的制作技艺源于明朝,1905年,双桥人舒耀祖在双桥建起第一家粉干加工作坊,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粉干的制作加工中,而舒家更是世代以生产制作双桥粉干为营。舒雪良是舒耀祖的曾孙,也是双桥粉干第四代传人,他从十岁就开始和父亲舒林财学做双桥粉干,至今已30多年。
舒雪良介绍道,制作粉干要选用上好的早稻米与晚稻米,以七三比例兑好。“大米必须要选圆颗,否则压不出细腻的粉饼。”而后,把米洗净并浸泡一天一夜。“浸泡的意义在于让水充分融入大米中,最原始的做法,需要浸泡足足20天。”经过20天的浸泡,大米会散发出深藏于其中的清香味,由此做出的粉干会更香更细腻。“只要不搅动水,米便不会腐烂。但是这样的浸泡会让许多细米直接融进水里,成本很高。”舒雪良说,100斤米最后只能做出70斤粉干。“成本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简化这个步骤。”浸泡后,用磨浆机磨成粉饼而后压榨掉其中70%的水分。粉饼经特定的机器制作出条。然后剪成合适的长度,手工盘成一份份,再放到竹制的粉干箩上风干,使粉干分散而又结成一绞。风干后的粉干,按重量分别放置,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双桥粉干。
“老字号”粉干的独特
双桥粉干的独特,一在水源,二在盘丝,三在风干。
双桥乡位于铜山源水库上游,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村。浸泡大米的水来源于5公里以外的高山泉水,舒雪良说,唯有活水浸好米,才能出好粉干。
“为了在晾晒、储存时更方便,双桥粉干在传承过程中,发展出了特别的盘法,粉干与粉干互相纠缠,形成一个三角形。”盘的工艺独特,需得越乱越好,乱让粉干之间的缝隙越分明,有利于粉干均匀风干,保证粉干煮熟后不易糊。
晒粉干则更有讲究。双桥乡的一座老桥是舒雪良的“粉干长廊”。吹过这座老桥的“神奇风”,是舒雪良制作粉干的“最大法宝”。据舒雪良介绍,晴天上午,桥上的风是从桥边的铜山源水库吹上岸,而到下午四点半后,这股风又会神奇地调转方向,从村里往外吹向水库,这样能确保粉干两面都能均匀受到风力。这股不同寻常的“湖陆风”是双桥乡独有的,也让双桥粉干区别于他。上下交替的风,纵横盘错的粉干,使得双桥粉干不易断,不易糊,韧性十足。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双桥粉干以其极好的口感和独特的盘条工艺蜚声内外,成为“浙江老字号”名小吃,粉干制作技艺被评为衢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 摄制组来到舒雪良的粉干厂进行拍摄,记录粉干的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一碗美味的主食。
传统小吃何以对接新时代
截至目前,双桥乡发展了1家粉干制作加工企业,另有5家有正规工商营业执照的小作坊,整个双桥乡的粉干年产量约600吨。双桥乡负责人梁斌说:“粉干生产厂家卖一斤粉干赚五毛钱;而一碗粉干成本不过三块钱,但城里的饭店一碗粉干要卖十几块。”这一碗粉干,如何浸润透双桥的文化“泉水”,延伸出属于它的文化链条,走上更好的发展之路。
舒雪良经营的衢江区双桥粉干有限公司,年生产量约400吨,利润约30万。粉干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各个县市区的批发部、农贸城、个体商户,相对零散。“总体,还是本地的销售量较大。”产品特性的限制,让粉干在运输、保存增加难度,而知名度不足,也制约着它的发展。
15年前,舒雪良给粉干进行了简单的包装。如今,舒雪良将粉干分成3斤、4斤、5斤三种不同的包装规格,5斤装的礼盒是销量最大的。“这包装盒的设计还是我自己弄的呢。与现今的审美和顾客需求已经不太符合。”不仅外观上有待改进,在分量上也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半斤一盘的粉干,一人食用太多,三口之家则又太少。而要将风干盘好的粉干分解开又不容易,必经水煮的烧煮方式则让粉干的“速食”之路也有些难前行。
“双桥粉干是双桥乡一道极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缺的是一条属于它的发展之路。”对于粉干的发展,双桥乡早已开始布局。“既要对双桥乡本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增加粉干的附加值;也要加强双桥‘浇头粉干’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强粉干行业的监管,让质量更有保证。”双桥乡负责人梁斌告知,今年10月,双桥乡向全国征集品牌设计,既包括粉干的包装,也包括双桥乡旅游宣传标识、标语。包装上要综合考虑当代人的饮食、消费习惯,也要融入双桥特色,与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双桥乡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今后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粉干将变成双桥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双桥乡已收到50余份包装样本和200余条宣传标语的设计初稿。
“我们也在筹划建造非遗产品体验馆,重新沿用最传统的粉干制作方式,保留住传统的手工艺,也能体验粉干制作的乐趣。”让游客亲眼看见、亲手体验这软滑透亮的粉干成盘的过程,提高知名度。
11月我市举办全市特色美食节,短短三天就销售了2000余碗双桥乡浇头粉干,美味的口感令人念念不忘。“其实,粉干的烹饪方式十分多元化。”双桥乡定制出了一份“康养粉干特色菜单”。根据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凉拌、干炒、汤汁、冰镇等;根据口感的不同,加入笋干、西红柿、铜山源水库鱼片等。“我们还要在原材料上做改变,专门研制南瓜粉干、花香粉干等等。”双桥乡已规划“粉干长廊”附近的100余亩地,开发湿地花海,种满各季鲜花,让粉干在风干的过程中渗入香味,这将成为双桥粉干的主打特色。
实现乡村振兴,要倚靠产业振兴。双桥粉干紧紧把握产业机遇。2017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的召开,衢江“康养城”名声斐然,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衢江。双桥粉干作为一道美味的健康农产品,双桥粉干的商标价值已达50万元,大型企业主体一旦进驻,双桥粉干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顺畅。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