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衢江区国民经济和社......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 合 03版: 要 闻 04版: 提振精气神 全力争上游 05版: 提振精气神 全力争上游 06版: 特 刊 07版: 提振精气神 全力争上游 08版: 提振精气神 全力争上游

2018年衢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衢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74.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6.68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78.75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2.7:43.8,调整为11:43.9:45.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2310元,合6394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9376元,合7462美元,比上年增长6.7%。
  据衢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上涨2.4%,上半年上涨2.2%,前三季度上涨2.2%,全年平均上涨2.2%。八大类商品“七涨一跌”,涨幅最大的是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5.4%,其他从高到低依次是居住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2.0%、食品烟酒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上涨1.3%、衣着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下跌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4%,其中: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0.4%,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3%。
  全区新增就业人数8930人,有1179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6%,比上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7亿元,增长25.6%,其中:增值税6.87亿元,增长50.7%; 企业所得税1.43亿元,增长32.6%。
  年末全区工商注册企业6572户,本期登记1347户,总注册资本(金)1107.91亿元,本期登记105.28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969户,本期登记1173户,总注册资本达1019.78亿元,本期登记53.1亿元,从业人员5.58万人,本期登记0.79万人; 个体工商户22468户,本期登记4046户,资金数额47.63亿元,本期登记12.63亿元,从业人员4.67万人,本期登记0.81万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8.37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76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5.11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2.02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0.25亿元,增长3.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535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355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34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912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282公顷,果用瓜种植面积2969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3.16万吨,比上年增长0.9%;油料产量1.2万吨,增长5.7%;蔬菜产量41.33万吨,增长0.4%。水果总产量25.68万吨,下降3.2%,其中:柑桔总产量13.49万吨,下降5.4%;果用瓜产量9.38万吨,下降1.5%。
  全区林地面积保有量179.24万亩,立木蓄积411.6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77.2万亩,森林覆盖率67.58%;完成造林更新0.11万亩,森林抚育2.15万亩,零星植树53万株,生态公益林面积97.99万亩。
  年末生猪存栏15.62万头,比上年增长5.2%,全年出栏29.15万头,增长6.8%; 家禽存栏249.51万只,下降4.2%,出栏255.74万只,增长9.9%。肉类产量2.55万吨,增长7.7%,其中猪肉产量2.13万吨,增长7.8%;禽肉产量为0.37万吨,增长8.1%;禽蛋产量为0.41万吨,下降2.37%。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34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全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270个,受益农户8.4万户,全区271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家乐特色村58个,经营户307户,从业人员3168人,床位951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全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58.7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轻工业95.09亿元,增长8.9%; 重工业63.69亿元,增长23.1%。高档特种纸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产值102.9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9%,其中:高档特种纸产业产值65.8亿元,增长9.5%;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37.13亿元,增长17.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6亿元,增长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10.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2.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6.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税总额16.45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利润总额12.01亿元,同比下降12.8%。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48家,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5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4%。民间投资增长11.1%,交通投资增长36.4%,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44.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1%。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9.50亿元,增长1.1%;商品房销售面积17.32万平方米,下降5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21亿元,下降43.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包括限上大个体)79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同比增长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按类值分: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2%;石油及制品类0.78亿元,增长24.6%;汽车类零售额17.48亿元,下降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4.12亿元,增长3.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人民币口径67.04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5.78亿美元,下降6.4%(人民币口径38.19亿元,下降9.1%);进口4.38亿美元,增长28.1%(人民币口径28.85亿元,增长24.5%)。
  七、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6.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56万辆,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载客汽车5.96万辆,载货汽车0.79万辆;私人汽车6.28万辆,摩托车拥有量2.94万辆。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700.65公里,等级公路1700.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19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974.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实现旅游总收入57.07亿元,增长25.6%。景点资金投入1.16亿元,增长19.8%;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区1个,景区景点8个,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42间。
  八、金融业
  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8.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年末8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18亿元,增长11.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0.97亿元,增长1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学校131所,在校学生49823人,专任教师3388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868人,专任教师127人; 普通高中4所, 在校生5143人,专任教师489人;普通初中16所,在校生10359人,专任教师818人;小学22所,在校生20589人,专任教师1273人;幼儿园88所,在园幼儿11864人,专任教师68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
  全区共发放科技创新券150万元,惠及企业46家,审批使用创新券77.23万元; 为122家企业做好研发投入、专利、新产品及各类科技型企业补助申请,涉补资金1388.5万元;18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评审并公示,其中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工作。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研究院,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创历史新高;3家企业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立项。专利授权数为816件,同比增长57.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3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公共图书馆3个,图书总藏量228千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送时间6060小时,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92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9.7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3.45%。
  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8个,床位1251张,卫生技术人员1104人,其中医生712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0.76‰。
  全区共有体育场馆8个,群众健身活动场所87个,人均体育活动面积1.84平方米; 国民体质合格率95.9%;青少年传统项目运动会场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全年体育建设投资额480万元。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数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全民健身活动深入人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不断增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户数162546户,总人口数为412662人,平均每户人口数2.54人。总人口数比2017年412764人减少102人,增长率-0.25‰。其中男性为211018人,女性为201644人。性别结构:男性为51.14%,女性为48.86%,性别比例为104.65(女:100),比2017年的性别比例低0.16。总人口中乡村人口为334258人,占总人口数的81%;城镇人口78404人,占总人口数的19%。全年出生人口4012人,死亡人口30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9‰;计划生育率为97%。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06元,增长9.1%,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20141元,增长5.6%; 经营性净收入12051元,增长15.8%;财产净收入3500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1114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10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9.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9元,比上年增长9.6%,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11849 元,增长10.9%; 经营性净收入4731元,增长1.2%; 财产性净收入483元,增长762.5%; 转移净收入2836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58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1.7平方米。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76万人和29.08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5.2%和99.5%,基本医疗保险区内住院报销比例达85%,城乡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62.1%,报结医药费47091万元; 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55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6万人。
  全区各类社会服务机构33个,拥有床位3316张;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03户,人数151人,低保资金支出82.2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8871户,人数13652人,低保资金支出5581.22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提到680元/月。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89.6%,PM2.5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34微克。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价能源消费量为67.2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7%;规上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可比价格)为8.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下降31.9%,主要原因是水泥企业新的生产线产能大,能源消费量激增。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1起、死亡17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9.2%和22.7%。未发生较大事故。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6.91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2.72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75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6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0.78平方公里,物流仓储用地0.2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1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0.31平方公里,绿地与广场用地0.37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68.5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建、扩建面积10.6万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95.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元以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