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工业强区新篇章
——各单位迅速贯彻落实全区工业大会精神(一)
衢江经济开发区:
全员参与全力投入全面实施 打好主战场战役
全区规格高、信号强、措施实的工业大会吹响了衢江工业再出发的号角,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主平台、主战场,主动作为、压实措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员参与,压实责任。全区工业大会为开发区干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人人信心满满、个个磨拳擦掌,全员参与,积极做好整治与提升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坚定信心、态度坚决开展“低散乱”整治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开展整治行动,必将遇到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及困难。开发区必须不怕困难,正视问题,领导带头,全员有责,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工作缺位。要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敢于负责,想干敢干会干,不推不扯,干到企业满意、组织满意、自己满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招大引强,全员当好招商信息员,实施专业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大好高项目;积极推进企业登高行动,建好企业“4S服务中心”,用扎实的服务,力促提升登高一批重点企业; 要实施“凤凰行动”,精准服务,推动骨干企业更快发展,着力培育上市一批骨干企业。
全力投入,压实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投入到“低散乱”企业整治攻坚战中,2019年要全面完成园区内所有“四无”以及提升无望的低效企业的清零,2020年要全面完成通过规范提升仍不达标企业的清零。
全面实施,压实措施。开发区在前期开展的调查摸底基础上,再细化、再排查,压实各项措施,分类处置。对列入整治提升的企业,严格对照安全、环保、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投资协议,查问题、定举措、抓整改,实行“一企一策”,整治提升无望的企业一律清零;对能规范提升达标的企业限期提升到位;对提升仍不达标的企业一律清零;对低效用地,鼓励兼并重组或由政府收储回购;对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引导入驻小微产业园培育发展。
徐亚明
区经信局:
聚焦服务企业引领企业 全力推进“三年”行动
全区工业大会召开后,区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对标工业强区目标,聚焦服务企业和引领企业两个领域,全力推进工业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产业培育。以区委“1136”战略为总纲,全力抓好“三年”行动。实施“凤凰行动”,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加快五洲纸业、志高机械主板上市进程,力争年内主板上市1家;推进“雄鹰行动”,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雏鹰行动”,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力争年内培育3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抓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新增上云企业135家,新增机器人45台。以构建“3+新”产业体系为重点“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引导产业向优势园区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全力推进提质增效。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能的有力抓手,实现有限的资源更快向引领型、创新型、成长型优质企业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频炉淘汰、青砖瓦窑整治,全面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力争处置“僵尸企业”10家,腾退土地1000亩。发挥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衢州自动化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团队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政企交流,打造一支懂经营、能管理、善决策、敢创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全力推进精准服务。开展服务企业“移山”专项行动,深入一线、服务一线、支持一线,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要素保障制约、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深入企业宣讲惠企政策,加快政策兑现力度,实施电费“一月一结”政策。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一对一”服务,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精准化、高效化,打造“六最”的营商环境。
邵前忠
区协作办(招商局):
聚力项目招引 助力打造工业强区
全区工业大会召开后,区协作办(招商局)迅速传达,要求全体人员紧紧围绕“工业强区”这一蓝图,以“产业招商年”活动为抓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开展项目招引,奋力书写工业强区新篇章。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随着环嘉通恒、华凯科技等一大批龙头型企业入驻衢江,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钙钛矿太阳能等超大项目的落地,衢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大提升。接下去将乘势而上,借助“产业招商年”活动,围绕特种纸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主导产业,摸排出一批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持之以恒地跟踪、对接和洽谈,积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投资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我区传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抓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重点引进一批以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端金融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辐射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促进我区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产业集聚速度。加强对产业链招商的研究,重点围绕特种纸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军民融合四大产业链条,沿上下游延伸招商,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不断提升“一镇五园”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开发区+园中园”新模式。谋划招引好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注重专业招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挑选一批个人素质高、有招商激情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努力打造一批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专业招商干部。
加强项目服务温度。对现有招商引资政策、项目决策咨询程序、项目落地流程等进行全面梳理,编制《衢江区招商引资一本通》。加强对招商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投资者用足、用活各项惠企政策,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服务企业做到主动服务、一线服务、精准服务,做到服务企业“有叫必到、随叫随到、精准周到”。同时,在项目审批方面,严格落实好《工业项目决策咨询》负面清单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涉企”服务“近距离、零距离”“少跑腿、零跑腿”。 叶云霞
区统计局:
凝聚共识提质提能 奏响统计服务工业新篇章
区统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工业大会精神,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区委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部署重大意义,切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从“反映发展、评价发展、服务发展”入手,着力在服务工业强区上提能提质提效,奏响新篇章。
反映发展,抓应统尽统。紧抓数据质量不放,认真组织实施工业产值、效益、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26县发展实绩评价体系中涉工指标统计调查,严格审核把关,统准、统实、统全数据;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多形式抓实做细业务培训,强化业务考核,提升业务技能,保障工业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全面客观反映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成果。
评价发展,抓统计监测。紧盯考核争先指标,密切跟踪分析工业生产、能源、企业用工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26县发展实绩、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涉工指标运行情况,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研判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把握工业发展“形”和“势”,监测评价工业强区组合拳实施成效,使统计成为助力工业强区的资料库、促进科学决策的参谋部。
服务发展,抓调查研究。以“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为引领,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焦点问题和实施企业登高“1120”计划,开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新旧动能转换、调优结构领域的调查研究和专题分析,掌握实情,形成调研材料,为区委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主动对接,抓配合协作。聚焦助力服务企业、引领企业两个领域“5+5”十件大事落地落实,加强与经信、发改、科技、开发区等职能部门沟通对接,共享数据信息,共研工业强区,贡献统计力量。
立足干字,抓能力提升。围绕抓人促事,加强干部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和实践锤炼,加大考核考评,严格内部管理;开展“团结争先、提能提效”大讨论,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对标先进,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做到担当作为、力争上游。
应勇
区市场监管局:
精准服务有力监管 为工业强区提供高效保障
聚焦服务企业、引领企业,扛起工业强区大旗。区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全区工业大会精神,深刻领会我区工业强区战略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重要举措。要求全局干部在今后工作中以强化工业发展为中心任务,立足市场监管部门职责,从精准服务、积极引导、有力监管、鼓励创新等方面入手,切实为工业强区提供高效保障。
精准服务,实现涉企服务“少跑腿、零跑腿”。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有效推行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实现企业设立材料“最精简”; 落实企业首套印章政府买单及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为一个环节,减少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持续深化政银合作机制,推进营业执照银行代办网点建设,全力推动构建最省时、最省力的企业开办环境。
积极引导,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开展小微企业质效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园、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为企业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快企业标准提档升级,发挥标准领航效应,以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小微企业成为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
有力监管,净化市场营商环境。牢固树立监管即为服务的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完善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公平公正监管,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体系。完善涉企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企业责任感。
鼓励创新,建立企业容错机制。充分把握“科研+山海协作”的机遇,推进专家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企业创新。支持鼓励企业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积极探索、创新经营、业态升级。把企业创新中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导致的失误,与违法违规区别开来;把企业首次因不熟悉法律法规造成的轻微违法与恶意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区别开来; 充分给予企业创新探索成长的空间。黄岚
区税务局:
立足工业发展 谋划税务工作
全区工业大会召开后,区税务局及时召开会议,落实大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把促进衢江工业发展置于税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中去谋划,进一步加强各项举措,促进衢江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贯彻重点放在工业、焦点放在工业、突破口放在工业,毫不动摇地支持工业企业的主旨,将发展工业作为税务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广大税务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区工业大会的重大意义,迅速展开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形成推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强大合力。
紧密结合税收实际。全区工业大会科学谋划了打造工业强区必须找准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为衢江工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区税务局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今后引领企业的五件大事。坚决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始终,落到实处。要围绕个税改革、减轻社保负担、减税降费以及放管服改革等税收中心工作,按照衢江区打好打赢“低散乱”企业整治提升这场攻坚战要求,确定各项目标任务和发展愿景,作为扎实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坚持改革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
落实各类减税措施。累计召开8次减税降费工作专题会议,密集部署减税降费工作。党委书记、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3次召开全局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干部从讲政治高度,牢固树立“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硬任务”理念,不折不扣把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税能力,确保衢江减税降费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将工业大会精神和有关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