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勇担责 一心为工作衢江区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我区文体制造业业绩同比增长1......市二医院二期工程进展有序市资规局来衢江开展三服务活动衢江一批劳模集体和个人获省市......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 合 03版: 平安·法治 04版: 特 刊

柔肩勇担责 一心为工作

———记周家乡文化员、信访员黄银姣



  开栏语:2018年以来,全区上下围绕区委“1136”战略重重落地,聚焦聚力“八百工程、六大行动”,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东区大花园、针灸康养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克难攻坚、作风过硬的个人。为激励先进、鼓舞干劲,进一步营造“提振精气神 全力争上游”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衢江区授予20名干部“衢江区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即日起,本报特开设“担当作为好干部”专栏,对部分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黄银姣32年一直扎根基层,先后在双桥乡、太真乡、周家乡等衢北山区乡镇工作,曾担任乡妇联主席、综合办主任、信访员、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等20多个乡镇岗位。2002年,黄银姣调入周家乡工作,现在是周家乡文化员、信访员、板桥村驻村干部。虽然每个工作岗位都很平凡,但黄银姣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敢于担当,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多年前的周家乡社会稳定形势较严峻,是衢州市的信访重点乡。2006年,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乡妇联主席黄银姣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思想工作,动员她接任信访工作。为了大局,她没有因妇联、文化站工作繁忙而推辞,毅然决定接下这个“重任”。
  黄银姣从零开始,认真学习信访条例和各项政策,向经验丰富的干部请教;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对所有信访案件认真分析梳理,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案; 与信访人交心谈心,掌握信访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尽量解决落实到位; 有矛盾纠纷的,努力为他们调解,多次调解不成功的,引导他们依法诉讼;对于个别无理纠缠闹访非访经反复做思想工作无效的信访人,也不姑息,和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双溪村的舒某(女)在生猪禁养拆除生产性用房工作中,心情激动,工作一直无法做通。后来,黄银姣看到舒某5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孙女,了解了舒某情绪激动的原因。第二天,黄银姣亲自掏腰包给舒某孙女买去100多元的零食。就是这小小的礼物,成了工作的突破口。在黄银姣耐心细致的安抚疏导下,舒某第三天就同意拆除自家的生产性用房。自此之后,舒某一有心情波动就会打电话向黄银姣倾诉。
  正是凭着这一股认真劲和责任心,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乡的信访案件基本被化解,信访工作局势得到扭转,周家乡从信访重点乡镇转为先进乡。从2007年开始,周家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衢江区信访工作先进乡。
  在信访和综治平安中,黄银姣还创新了和谐促进会调解信访矛盾纠纷办法、矛盾纠纷五级调解制度、矛盾纠纷易村调解法等多种工作方法,取得良好的化解效果。多年来,黄银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化解信访积案20多起,调解矛盾纠纷100多起,做到了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百姓群众解愁。
  2017年,周家乡板桥村因派性原因造成群访不断,麦浪公司土地流转推动不了,塔太线征地无法进行。黄银姣临危受命。她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意、交民心,用1个月的时间打开突破口,2个月时间完成征地工作。她还用文化活动来带动板桥村民风的改善,用工作实绩来促进板桥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用真心真情改变党员干部在板桥村群众心里的形象。一年时间,板桥村群访没了,五星级文化礼堂评下来了,村里开始每年办村晚了,板桥村各项工作走在全乡前列了。
  在信访维稳、平安综治、妇女工作、群众文化工作这些艰苦、吃劲、关键岗位上,黄银姣的表现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周家乡的干部都称她为“老黄牛”,周家乡的群众称她为“知心姐姐”“老姐妹”。 金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