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破解党员管理难快乐农家擂台赛走进廿里衢州首个城市综合体东方广场开......上山溪流域综合治理 规划报告......全区“五边三化”工作推进会召......我区部署中、高考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69次主任......农场“猪棚”改“菇棚”专家现......百名贫困少年获资助全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工作......区领导调研民建会员企业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平安衢江 04版: 特刊

抓教育 强管理 提素质

“红色驿站”破解党员管理难



  本报讯“毛书记,最近我们村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很丰富……”5月28日上午,樟潭街道缪家村党员余根炎来到街道“红岭”党支部书记毛建芬的办公室,报告他近期参加村党支部活动的相关情况。余根炎此前在一家企业内入党,离开企业后,他想将组织关系迁入村里。但在这之前,他必须将组织关系先迁到街道的“红岭”党支部进行考察管理,只有各方面表现都合格,方能将组织关系迁入村内。
  与樟潭街道一样,现如今,我区各乡镇均设有迁入型党员的“红岭”党支部。除了“红岭”党支部,还有针对流动性党员的“红雁”党支部和针对警示党员、不合格及违纪党员集中教育管理而成立的“红炉”党支部,而这三个支部都归于党员教育服务中心党总支的“红色驿站”。
  “我们建立‘红色驿站’目的就是为了填补基层党组织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短板,提升管理的精准度。”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红色驿站”从警示党员、流动党员和迁入党员这三类党员入手,通过对三类党员的双重管理、分类教育、动态管理,实现基层组织党员日常管理的“全程化”和“精准化”,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员管理难题。
  大洲镇共有农村党员544名,占了该镇党员总数的70.6%,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多达120人。自从“红色驿站”在该镇建成后,农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脱节、党员自我要求降低、党支部书记选择余地太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大洲镇组织委员周鹏程相告,之前,该镇一村委会主任因受治安处罚成为警示党员,组织关系被“上挂”到镇“红炉”党支部。经过镇党委书记约谈、教育内容积分量化等手段,该村委会主任表现明显转变。在去年的生猪整规行动中,该村委会主任带头表率,一星期之内就将家中的300多头生猪全部处理,拆除猪舍面积500多平方米,在全村第一个完成猪舍拆除工作,其所在的村也在全镇率先完成生猪整规任务。他在“红炉”支部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整改后,组织关系又重新回到村党支部。
  如今,“红色驿站”已在我区全面“开花”,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举村乡“红雁”党支部专门建立流动党员的支部职责和教育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让流动党员每季度以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定期汇报在外表现情况,并通过党员先锋远教平台组织学习,随时介绍家乡建设情况,每年还利用返乡过节期间集中组织学习培训。
  廿里镇“红岭”党支部通过组织迁入党员每月学习、情况汇报和考察,对考核合格的,才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有效规范了农村党员的迁入制度,解决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到农村矛盾较多和后备干部难发掘等问题。
  目前,全区已有60名警示党员接受“红炉”党支部教育整转,有25人完成整转任务,组织关系转回原支部,有3人因未按时达标受到进一步党纪处分;全区552名外出流动党员信息在各“红雁”党支部建档入库,各乡镇与流动党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累计互联互通1600余次,流动党员主动联系党组织比例明显提高;314名外地迁入党员进入“红岭”党支部考验,其中有185人符合条件后迁入村党支部,10人因达不到要求重新迁离。
  祝斌斌 刘峰 刘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