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养区养殖场关停拆除 符合养殖条件的全面提升
水禽整治还莲花一湾碧水
本报讯12月19日,记者在莲花镇山外村看到,村民杨建光家的鸭棚不见了踪影,他和村民们商量着上马新的蔬菜项目。今年8月,杨建光主动拆除300平方米鸭棚,投资40余万元实施蔬菜加工工程,并承包200余亩闲置耕地,发展蔬菜、水稻、油菜种植,预计至少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50余人就业。
今年7月,莲花镇全力启动水禽养殖整治提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镇已关停3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户1246户,退养水禽329212羽,拆除养殖用房38312.07平方米,需整改提升的53家水禽养殖场已有17家完成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并通过镇初验,剩余的养殖场也正在按要求整治建设中。
据了解,莲花镇共有饲养1000羽鸭子以上的规模养鸭场116家,年饲养量达到200万羽,主要分布在山外村、犁金园村、莲东村、耿山村、桥丰村等地。这些规模养鸭场大多位于河道、水库两旁、村庄周围及主要道路旁边,不仅污染河道水源,还影响了村庄周边环境,当地群众要求拆除养鸭场的呼声甚高。针对这一现状,区畜牧兽医局会同乡镇从今年7月起,对建在禁养区范围内的养鸭场一律进行关停拆除,符合养殖条件的进行全面整改。在养殖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全镇推广全旱养、半旱养、生物发酵床三种养殖模式,统一做好雨污分离,配备四级沉淀池、沼气池、氧化塘、运动场、嬉水池等,每2000羽鸭子配5亩消纳地。
莲花镇朱杨村村民杨正国,在村里承包五百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还要养殖6000羽蛋鸭。以前,养鸭场的污水直接排入农田当肥料使用,效果一直不错。今年的水禽整治,他的养殖场在适养区内,符合整治提升的条件。杨正国积极主动对接环保和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治污设施的建设施工。目前,杨正国养鸭场第一个通过验收,原来的一滩污水变成现在的一汪清水。
区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对整治后保留下来的养鸭场加强技术指导,实行科学养殖,提高产蛋率,增加鸭农收入。
方成瑜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