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把好四种关系
蓝允勤
作为今年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农村文化礼堂是我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大创新举措,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一个村庄的精气神,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场所和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活的灵魂,其作用和意义深远。以衢江区为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四种关系”。
一是新文化与旧祠堂的关系。衢江区有古宗祠143个,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场所,仅今年申报的16个建设村中就有8个村将通过旧祠堂改建成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现实中,多数祠堂是宗族议事、供奉祖先的重要聚集场所,具有很强的排它性。把祠堂改造成文化礼堂,除了发动村民、寓外人士、企业家捐资修缮外,还要做好族长或年长者的思想工作,向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古祠堂的神秘感,如设置舞台,方便村民开展文艺活动等。展陈内容设置上突出当地的核心文化,如杜泽镇文林村,相传是朱熹后裔为多,在陈列内容上以朱熹文化为主,其他内容设置在室外文化广场,在展陈硬件设置上,以做成活动板块为主,方便族人开展各种宗族活动。
二是规定性与特色性的关系。农村文化礼堂由礼堂、学堂和展陈设施等组成,“两堂”建设的要求各地大致相同,展陈设施中的村情村史、乡风民俗、最美人物和美好家园等板块组成也有个基本统一,其中区位概况、姓氏变迁、村官榜等内容也是必要的,除了这些规定性内容外,在实施中应根据各村的人文资源、地理物产、民俗特色等情况,力争做到“一堂一色”,如明朝针灸大师杨继洲故里廿里镇六二村围绕“杨继洲针灸文化”做文章,有三个省级遗名录代表作的举村乡洋坑村,实施重点定位在做“非遗展示馆”文章上等等。
三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关系。也就是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的设施建设、展陈设置和各类活动的关系。设施建设中的“两堂”要体现庄重、朴素的布展理念,使人产生一种敬重感,在展陈板块的设计表现上应根据各村的文化底蕴、展陈内容等实际而定,如文化底蕴较深的村庄,展陈板块整体设计应体现古朴、素雅的色调,群文活动丰富的村庄,应体现活泼、明快的色调等,表现出一种静态美。体现在动态美方面,主要是各类活动、仪式的安排上要做到应村而宜、疏密有度,节庆、礼仪等活动不能过于公式化、古板化,使人产生厌繁,应根据活动的内容、不同的人群而定,使文化礼堂真正打造成群众的“精神家园”。
四是点与面的关系。即一个村庄的文化礼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文化礼堂是“精神家园”,也是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活的灵魂。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中,各村要结合实际,做到一个村的设计元素统一,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村一品”的形成,如高家镇欧塘村,文化礼堂即将成为村中一景,为整个村庄建设起着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