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百姓期待的新学校同在蓝天下 你我共成长2015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莲花小学创办少年宫 打造农村......无标题廿里小学建“微信群”助力激励......美丽小手帕 环保大情怀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教育 04版: 专版

一所百姓期待的新学校



  ———记者探营衢江区第二小学

  从空中俯瞰衢州东区,昔日的农村已变成繁华的市区。十几年间,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人在这里创业,无数人举家迁到这里,无数人在这里安居乐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衢州东区,这是一片让人充满期待的热土。最近,无数人通过一则消息,对这里的一块70亩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回应百姓读书难,“三百工程”解民忧

  引发期待的一则消息是,上月底区教育局发了一则今年小学新生报名的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在招生学校中突然增加了以前所没有出现过的名称———衢江区第二小学。衢江区第二小学在哪里,它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一时间,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第一次出现在招生文件中的新面孔。
  其实,住在衢州三中附近的叶大伯早就开始关注了。从去年开始,叶大伯每天都要去三中大门口散步,关注着三中对面的一块工地,看着它挖土方、打地基和浇圈梁。他的心情也随着工程的进度而不断高涨。
  叶大伯天天关注的这块土地就是衢江二小的校址。几年前,叶大伯就跟着儿子一起来到衢江新区。可不久,叶大伯就有点不愉快了。他不是说这里的环境不好,而是担心几年后就要读小学的孙子没有地方读书。当时,他知道有衢江区第一小学、衢江区实验小学,可是这两所学校离他的住处都比较远,以后如果要接送,很不方便。去年,他突然发现三中对面有了一个新工地,一打听,原来是在造一所小学。叶大伯的担心也随之消散。
  和叶大伯一样,很多家长曾为孩子读书问题担忧。据了解,近几年来,随着衢江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口集聚速度加快,学校配套成了一个问题。几年前,衢江区政府就适时提出教育“三百工程”,要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新城区的高中、初中、小学的规模分别超过100个班级。具体包括新建衢江区第一初中和衢江区第二小学,扩建衢江实验中学,迁建衢江实验小学。“衢江区第二小学建设完成后,就意味着‘三百工程’基本完成,基本能满足新城区孩子有书读、读好书的要求。”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

  一次投资超亿元,学校硬件省一流

  对于一所新学校来说,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学校的硬件水平。这几年来,新建学校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好。那么衢江区第二小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衢江区第二小学筹建办工作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所学校一次性投资超亿元,达到1.14亿元,是到目前为止衢州市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小学。说着,这位工作人员打开学校效果图,向记者介绍新学校的布局。
  记者看到,这里有300米的塑胶运动场、两层的体育馆、两幢教学楼……校园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达24000平米。设计班级数为36个班,在校生1620名。人均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分别达到14.8平米和28.8平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大面积的背后,是每个学生都享有学习成长的空间。据介绍,衢江区第二小学每个班级配有两个功能教室,可以完全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面积大并不是引以自豪的。”工作人员相告,新学校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化系统。建成后,每个教室都配有目前国内先进的84英寸触摸屏多媒体系统。为了保证智能化的投入,在设计时,取消原来设计好的一幢楼,把资金投入到智能化建设。
  “学校建成后,硬件设施是省内一流的。”工作人员说。

  资深名校长领衔,打造教育新标杆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衢江区第二小学的校长是谁呢?工作人员相告,新校长就是原来衢江区第一小学的老校长余胜秋。
  记者了解到,余胜秋是一位资深的名校长,他曾获衢州市第二届、第三届名校长称号,曾当选衢州市劳动模范和衢州市第六届党代表,是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他曾主持衢江区第一小学10年,将这所薄弱的小学推到了省示范小学、衢州市名校。特别是,他所倡导并践行的“幸福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光荣属于过去,未来还需打拼。老校长赴任新学校,给了人们更多的期待。在衢江区第二小学筹建办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校长余胜秋。
  “您要将衢江区第二小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记者好奇地问。“我们要将衢江区第二小学办成一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童心为核心的现代化小学。”余校长说,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信息化,目标是人的现代化。衢江区第二小学具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他的使命就是让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但是,无论怎么现代化,都要保护学生的童心,所以,打造童心校园是学校目标。
  据了解,区第二小学已经从几所重点师范大学招聘了十几位优秀毕业生加盟,之后将从衢江区部分学校选调优秀老师。另外,学校将加强师资培训。目前,学校已经和浙江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成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基地。借此,可以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引进衢江,辐射衢州,打造衢江教育新标杆。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