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里镇启动“5加2、白加黑、晴加雨”工作模式
提前完成“富里综改区”土地测量工作
本报讯 上周,廿里镇副书记傅雨红满心感慨,他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专业测绘公司绘制的万亩水田田块划分平面图,这幅超高像素的电子地图能精确地看到每家农户的山地面积、位置和形状,是全镇干部2个月的汗水和心血共同绘成的。图上的一处处山林,一块块田地,都留下了镇干部的足迹。
富里万亩水田垦造项目涉及廿里镇石塘背、文塘等5个村,第一批次政策处理近6000亩土地,墓穴3969个,这场无硝烟的战役自7月8日项目正式打响以来,全镇30多名干部分成5个工作组,他们严守工作纪律,每天清晨6点,迎着朝阳,头戴草帽,身着迷彩服,奔走在田间地头,开始一天的工作。7、8月正值炎炎夏日,不出2个小时,汗水便浸透了大伙的衣裳。“汗水流进眼睛里,又辣又刺。”两个月来,很多镇干部晒黑了不少,“镇里对富里万亩水田项目格外重视,全镇几乎一半干部参与到此次项目中,为了早日腾出土地,抓紧一切时间赶进度。测量工作连着进行,启动‘5加2、白加黑、晴加雨’工作模式。”正是这样的拼劲和干劲,大家在8月31日提前完成土地测绘丈量、核对和墓穴清点工作。
工作的难度,不光是体力上的消耗,更为繁杂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农户间的各种纠纷。在石塘背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户间的田地不平衡,再加上很多田地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地与地之间的界限不明确,利益纠纷无所不在,这让负责该村的镇干部愁白了头。在着手工作的第二天,便有两家农户因丈量橘树面积产生争议,有几棵树无法确定是哪家农户的。干部们站在公平的角度,敢于当黑脸,当场解决问题。不光是农户之间,村与村之间也存在土地归属不明的情况,石塘背村和文塘村为着一块200平方米土地的归属,双方久久相持不下。最终,镇干部以大局为重,要求暂时搁置争议,先完成当下的测量工作。靠着这样敢于打硬仗的精神,解决了一个个纠纷,把一块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望着这些测量完毕的土地,廿里镇干部们的心中充满着美好的愿景:这一块地用于种植有机水稻,那边用于展示农耕文化,另一边则是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这个投资30亿元、占地近2万亩的试验区将颠覆传统农业,根据“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创意发展、时尚休闲”的开发理念,以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种养为基础,以“智慧激发创新、生态成就未来、创意谋求发展、旅游塑造辉煌”为主要发展思路,形成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生产技术先进、生态环境优美,最终建设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智慧生产的农游仙境”。杨丹萍 徐元昌 陈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