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行葡萄园采风这一朵盛开的莲花荷塘边品“全莲宴”莲 花无标题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特刊 04版: 国庆特刊 05版: 乌溪江 06版: 专版 07版: 休闲 08版: 专版

莲花行



  吾建英

  九月初秋,太阳减了锐度,风增了凉意,田野的绿瘦了身,农事到了收获整理的季节。我们来到莲花现代农业园,在这里,即将召开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会和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

  迎“两会”忙准备

  园区入口,游客中心正在新建中,门口广场作为莲花镇的标志物一朵大大的荷花已经盛放,工人们在为它的栩栩如生作最后的打磨;广场上铺游步砖的、铺草坪的、运送水泥建材的,一一都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中,一个配套齐全、宽敞舒适的游客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即可投入使用。沿路有在做村口形象的,有在完善设施的。在陈建海家庭农场,师傅们正在辅设柏油路面,颗粒均匀的细石,在阳光下闪着黑亮;农场内作为自灌溉用的池塘边,三个妇人正打捞树叶和杂物,她们说,“要清干净,客人来了才不会难看。”是啊,要扫干净,要整理得漂漂亮亮的,来欢迎每一个来园区的客人。因为,衢江人是实诚和好客的。

  葡萄王的大农业思维

  “当初成立公司时,衢江还没有成片的葡萄,我们取名衢州一加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希望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公司带动农户,发展葡萄产业,帮助农户致富。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实现了。”因长期亲历亲为在葡萄园劳作被太阳晒得黝黑、脸堂发亮的谭德文无比欣慰地说。
  2002年,原衢州棉纺厂下岗职工谭德文,在亲戚的帮助下到涧峰畈承包了100多亩地,种起葡萄。为了掌握技术和引进好的品种,他经常跑到金华、嘉兴及江苏等地学习取经,有好的品种,引进试种,成功的规模推开。“种葡萄能赚钱。”在“1+1”葡萄园打工的农户心里最有底,在葡萄园工作学到了技术之后,这些农户纷纷要求谭德文提供葡萄苗在自己的承包田里种起了葡萄,原本种粮食每亩一年只有1000多块收入的地改种葡萄后,亩产净收入10000多块,最高可达18000多块,这些尝到甜头的农户眉开眼笑。赚到钱比什么宣传都有效,周围的农户纷纷找上门,让谭德文教技术、提供种苗,不仅在莲花,还有高家、全旺,大家纷至沓来,谭德文每次都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农户遇到种植难题,谭德文还免费上门实地指导。
  当笔者问起谭德文分享产品、分享技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大家都能种会种葡萄的时候会影响公司价格和盈利时,谭德文笑着说,“靠一家公司是不能够把葡萄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只有更多的人种、种好葡萄,提升品质,才能形成本地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规模大了,从短期来看,我公司的利润会降低,但从长远来看,这样,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做优,公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大农业”,我想“大农业”不仅是单户面积大、规模大,这种从全局考虑、从产业大局考虑的思维,才是真正“大农业”的思维。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实现共赢,这也是“1+1”今天的成功告诉我们的。
  “园里忙的时候,周围的原来在我这里打过工的农户都会主动过来帮我们。”说起这个的时候,淳朴憨厚的谭德文非常地满足。目前,“1+1”葡萄园占地200多亩,共有葡萄品种10多个,其中夏黑、玫瑰香等多个品种荣获浙江省葡萄金奖。

  老街·老房·老人

  石板路、卵石路,小流水,斑驳的墙面,整面墙的爬墙虎,被剥蚀仍然无法抹去的精细木雕,这是涧峰老街。莲花镇的涧峰村居住着徐堰王的后代。
  走进一家门口地上晒着的玉米芯、石门坎豁了几个大口的老房子,门内坐着白发的妇人,正在捋着晒干玉米棒上的玉米粒。两进三房两厢的大房子,现在只有老夫妻俩人住。里进三房两厢已经没人住了,都锁着关着。老人说,孩子一个个结婚后都盖了新式的房子搬到外面去了。
  “房子老了旧了,现在的孩子哪里会喜欢这样几百年的老房子呢!你看门坎都破碴碴了,楼板缝很大,以前吃饭的时候楼上的灰尘都顺着楼板缝飘下来掉到菜里,后来装了扣板,干净些了。等我们百年后,这房子就没人住也没法住了。”老人说。涧峰有很多老房,有的关着,有的都只住着家里的老人,有的是一人,有的是一对。
  老人住的房子很精致,檐下、窗、门都雕着栩栩如生的木雕,两进之间的天井四周廊道木结构朝外的一头两两相对分别雕有福禄寿喜祥瑞六字,这在普通人家很少见到。老人住的外进房子厅中,摆着老人仍用于用餐招待客人的八仙桌,雕着如意游龙戏凤图案,老人说,那是她婆婆的嫁妆,已经100多年了。在涧峰村,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老房子有20多处。
  老人家前厅的香案下面,堆着一大堆金黄的南瓜。硕大的南瓜,与老房、老人是如此地相配。如果老房得不到及时拯救,那么这幅和谐的图画,将渐渐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在徐氏祠堂的大门口,有一方钦赐的“七叶衍祥”的匾额,这是一份非常美好的祝福。老房子是承载乡愁、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拯救古村落,就是保存我们的血脉,用行动维护“七叶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