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四个一”建设新篇章抓重点聚要素打品牌 力争成为......喜气洋洋迎新年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出成效区人大常委会第81次 主任(......盛世莲花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衢江两古道入选浙江“最美”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乌溪江 04版: 特刊

谱写“四个一”建设新篇章



  本报编辑部

  一元复始万象新。
  追赶的跫音还在耳畔,我们却已挥手2015; 奋进的步伐仍在疾行,我们已紧紧拥抱2016———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五年的开局之年。
  过去五年,极具挑战。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围绕“四个一”建设目标,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一路铿锵,砥砺向前,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做出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凝共识、聚合力、强队伍: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在衢江的布局,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三严三实”深得人心,生动践行“两山”理论,深化“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打造出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衢江样板;
  在改革发展中闯出一系列有衢江特色的新路径、新模式:发展放心农业,打造循环经济,打响杨继洲针灸品牌,启动南部山区再造项目和富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形成了垃圾处理的“朗坤环保”模式、生态养殖的“源本生物”模式、循环利用的“杜泽茭白”模式,相继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中上马、建成了一批大项目、大工程: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市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东方广场、新农都集聚人气商气,学校、医院布局日臻完善,盛世莲花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方钙产业升级发展,文化礼堂成为乡村精神地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花落衢江,百姓纷纷为之点赞;
  ……
  因为这片田野,放心农产品蜚声全国,全国、全省农业“两会”走进衢江;因为这脉山水,建筑大师王澍为千年农夫小镇挥锹奠基,国医大师石学敏助推针灸事业发展,陶艺大师徐瑞鸿开启一场千年对话;因为这股干劲,一个投资70亿的抽水蓄能电站、一批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谋划,落地,开花……衢江,正在开创新格局,擘画新未来。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密码?我们在墨香中探究,在实践中观察。
  字里行间彰显的是,方向如一、步伐坚定。2013年开始,区委作出一城一村一区一心“四个一”建设决策部署,几年来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每年重抓一个重点,专题部署,循序渐进,一抓到底。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探索新路径,形成新动能,创造新优势。
  镜头内外呈现的是,群众至上、改革不断。坚持群众至上、发展至上,将百姓诉求、得失摆在第一位,心中时刻想着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唯一标准,城中村改造,创造“五最”环境,进行“预拆迁”,首创“房票”安置,老百姓满心欢喜。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解难题,传统农业转身放心农产品,立马成为香饽饽、金果果,农民增收,田野增色。
  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顺境还是困境,各级干部群众始终是铆足干劲、信心满满。经济下行,新常态中,干部没有把原因推给市场,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敢于担当,奋起直追,积极上挂接天线,研究产业政策、招引大好项目,沉下身子接地气,增进干群感情、破解发展难题,锤炼出一支敢挑担、善协作、有闯劲的党员干部队伍。
  2015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16年,我们同样会有着一个美好的开始。因为,之前的圆满无疑是最好的证言:我们拥有坚强领导,我们敢于改革创新,我们始终信心满满,更何况“时和势都在我们这边”。新的这一年很重要,决定后势,关系全局,对接着我们40万衢江儿女全面小康的梦想。我们必将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继续围绕“四个一”建设目标,以结构性改革撬动发展,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抓好落实,抓好推进,使得全区人民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年的曙光,照耀我们国家继续前行,照亮我们民族大步迈进,同样,也照进我们的心田,青春,希望,责任,担当,顿时疯了一般生长。来,让我们一起重整步履,凝聚前行力量,聚焦人民幸福,讴歌时代发展,向着全面小康的方向进发,进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