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你能做什么?———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
血液是重要的医疗资源,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支撑,对各种紧急情况时的伤员治疗也至关重要。我区无偿献血现状如何?能否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近日,记者走访区献血办进行了解。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在我区,活跃着一支由500余人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他们从事各行各业,却奉献着同样的热血,为陌生人点亮生命之灯。
从2000年至今,市二医院医护人员余志仙累计献血3万余毫升。她珍藏的几十本献血证,见证着中国几代献血证的更替。
初心源自对献血价值的震撼。2000年的一天,医院来了一名因车祸大出血的伤者,由于所需输血量大,医院从血库调用的血液不够用,情急之下,医护人员们纷纷主动献血。“总共输了3000毫升血,才得以挽救伤者的生命。”余志仙记忆犹新,那是她第一次献血,从那一刻起,她心底便深植下无偿献血的种子。
为保证自身血液质量,余志仙工作之余主动学习献血知识,定期去血站献血。从医17年,一次次聆听生命的求援、目睹病弱的身躯,余志仙无偿献血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在她的影响下,科室10多名同事也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让我最欣慰的是自己健康的鲜血缓缓流淌到这些不知名的患者身上,为他们带去无限的生命曙光。”今年45岁的姜立忠是省十里丰监狱八监区政治教导员,每当血库告急,总能看到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一起来献血的身影。
起初献血,姜立忠总是瞒着家里,怕家人担心。之后,因为无偿献血,父亲、同事、朋友的生命得以从死亡线上拉回,理解了献血的重要意义,家人渐渐认可了他多年隐瞒的献血事实,并鼓励身边的人向他学习。
17年过去,姜立忠累计献血达5万多毫升,相当于12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总和,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受其影响,八监区成立了献血小分队,如今已有52名成员,其中36名自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用点滴热血为生命续航。”像余志仙、姜立忠这样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的足迹遍布社区、乡镇流动无偿献血站,奉献热血,只为温暖陌生的生命,将爱播洒,只为唤醒更多爱的心灵。
让无偿献血成为爱心常态
记者从区献血办了解到,去年我区共有1418人次参与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42.8万毫升,而去年我区用血量为36.2万毫升,无偿献血占用血比例的118.3%。
“无偿献血是保证血库及临床用血的最主要渠道,是衡量一个城市血量供应的晴雨表。”区献血办负责人胡尊新介绍,近年来,我区市民无偿献血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主动献血,使我区临床用血得到保障,然而季节性用血紧张等问题仍然存在,他鼓励更多市民加入献血队伍、定期献血,这样在紧急情况出现之前,就有足够的血液储备,为我区危重患者临床用血保驾护航。
“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可以刺激器官加快制造新血液,促进新陈代新。”胡尊新介绍,无偿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使自己受益:市民定期献血累计达到4000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凭《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可享受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门诊诊查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三免”政策。
此外,《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规定,献血者捐献全血累计达400毫升以上的,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 除临床急救用血外,医疗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献血者临床用血,献血者自己及家属也将根据献血量减免相应比例的临床用血费用。
“每一份热血都是生命的接力。希望有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能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用点滴热血为他人点亮生命之灯,让无偿献血成为爱心常态。”胡尊新呼吁。丰莉莎 吴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