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八月,桂花飘香。八月中秋,何以解忧?大概月饼是一种寄托吧,多少在外创业的衢江游子想家了,想到儿时的桂花饼。穿过老街,看着熟悉的人间烟火在身旁掠过。多少年来,老街的容颜物是人非,可唯有那桂花饼的幽香,依旧在风中飘荡流转……
中秋之时,杜泽镇上有好多家糕饼作坊,每家作坊都会推出各自的桂花饼。当地代代相传的外婆给外孙“送中秋”的习俗中,桂花饼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从外形看桂花饼形似馒头,但内中空心。桂花饼也叫“空心饼”,为什么中间会空?很多人不解。老师傅告诉笔者,空心的秘密在于混合了麦芽糖的面粉,完全发酵后的面粉在麦芽糖的高温作用下,如同隆隆作响的战鼓,一发不可收拾。
过去,桂花饼的所有原料几乎都是手工制成,每一个环节都有祖传的经验和诀窍。以采撷桂花为例,要提前一夜给桂花树浇下两大桶水,然后在树下铺上一层塑料膜,第二天一早只需轻轻摇晃桂花树,桂花便如雨下,一时间落花纷飞,香气袭人……
想到每个人甜蜜的微笑回味,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坚守的意义。时过境迁,现在的桂花饼早已不属于中秋,而是属于四季的永恒美食。
2008年,衢江区桂花饼制作技艺被列入衢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花饼为纯手工制作技艺,选料和制作工序比较复杂。首先是选用上好的白面粉,农村土话叫“头道粉”“精面粉”,其次是要选用上好的白糖和优质麦芽糖及上好的桂花干。制饼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制皮。先将麦芽糖和适量的碱在木桶里拌匀,将面粉筑成类似火山口的造型,然后倒入调制好的麦芽糖和适量的碱。这时,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凑近一闻,如果液体没有甜味了,则是分寸拿捏得当。可以进行调制搓揉。待面粉完全发酵后,有了较好的柔韧性,再用滚筒滚压成薄皮。
做馅。馅由面粉、白糖、桂花干、麦芽糖调制而成,软硬程度要和饼皮的软硬度相当。
成形。取发酵后的饼皮,用滚筒擀皮压薄,然后将馅料切成小块,用手按压成扁状,把饼馅包到饼皮里,双手搓揉成饼状。
上麻。把饼放到事先装满芝麻的薄箩里,反复掀移,使饼的正面粘上芝麻。
烤制。传统的桂花饼是放在吊炉烤制的,吊炉一般直径为1米,可以放五六十只桂花饼。饼放入吊炉后,盖上盖,双火炭烤。2014年以来,根据食品卫生监管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杜泽镇糕点作坊的吊炉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电烤炉。
经过烤炉高达200度的7分钟烤制,在水分和温度的造化下,桂花饼自然蓬起,上下饼皮由此脱层,形成空心。香气粘着糖浆,在中空的饼里左突右撞地不停打旋。一个个圆滚滚、白胖胖、形似馒头的桂花饼雏形初现。最后烤制师傅将桂花饼手动翻转,在饼中央留下了一点焦黄晕染。
而每道环节如有疏漏,或是空气湿度变化大,最后都会影响桂花饼的成功出炉。
桂花饼的娇嫩,使得制作师傅们每一次出手都小心翼翼,充满敬畏。
邵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