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深沉爱心系“三农”情甘化春泥更护花百姓心中有杆秤“贺田模式”是这样炼成的永不离休的“斗牛士”好法官就要一心为民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专版 04版: 反对“四风”为民务实

满腔深沉爱心系“三农”情



  周爱珠
  衢江区农业局农作物管理站站长

  我出生在江山市贺村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1986年,我从金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衢县大洲区农技站,自此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整整28年。期间,我取得了高级农艺师资格,被聘为衢江区粮油蔬菜首席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抗灾先进个人,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衢州市第五届和衢江区第四届拔尖人才,入选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和衢州市115第一层次人才,并当选为市六届人大代表。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我太多的眷顾,我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坎坷。结婚不久,我从樟潭农技站调到县农业局土肥站,此时,在公交公司担任汽车修理工的丈夫因工伤残,不久又患上乙肝。身怀六甲的我既要照顾丈夫,又要肩负兴办配方肥料站工作的重任,自己又患上了严重的甲状腺瘤并做了切除手术。我带病撑起事业和家庭,这种煎熬的生活持续了8个年头,直至丈夫终因肝硬化病逝。
  2004年,因单位干部调整,我被任命为粮棉站站长,承担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水稻产业提升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各项艰巨任务。2005年蔬菜办成立,我兼任蔬菜办主任。2008年的一场大雪,酷冻严寒,导致我区大棚蔬菜损失惨重,为抗雪救灾,减少损失,我放弃了春节回娘家拜年的时间。白天我要下乡跑田头,晚上赶写灾情信息和报告,提出科技抗灾措施和建议,经常写到深夜,有时甚至到天亮。即使手脚早已长满了冻疮,白天仍要拐着脚在田畈里颠簸奔走,不少地方磨出血粘在鞋袜和手套上。丈夫和孩子都劝我休息,我说“只要雪不停冻害不解除,我就还得跑,这是我的职责。”除此之外,我还主动承接农技推广这项既辛苦又看来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为取得第一手资料,我们不嫌繁重,常年饱受风吹日晒开展田间试验工作。我几乎每周都要1-2次下田查苗,由于高温闷热,加上身患严重的甲减肿瘤,甲状腺激素严重不足,有几次差点晕过去,可我硬是挺了过来。因为我始终坚信:作为一名现代农技干部,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老黄牛”和“泥腿子”精神。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始终把农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有时间就往田间地头跑,办公室也时常坐满前来咨询的农民朋友,我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为发展黄坛口乡黄泥岭村和大洲镇板固村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蔬菜,我常常跋山涉水,徒步上山或冒险搭乘颠簸在山道上的拖拉机、小货车,到山上手把手指导山区农民种植高山蔬菜,为他们争取项目,在高山上建设蓄水池,促进农民增收。那里的村民基本都认识了我,把我当自己的亲人一样。
  无论何时,我都会以满腔的热忱,带着深沉的爱,积极服务“三农”,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照片由周芸、许彤、众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