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深沉爱心系“三农”情甘化春泥更护花百姓心中有杆秤“贺田模式”是这样炼成的永不离休的“斗牛士”好法官就要一心为民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专版 04版: 反对“四风”为民务实

好法官就要一心为民



  吴超英
  衢州市中级法院民一庭法官

  我是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民事法官。1982年,我从部队分配到法院工作,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会问:“老吴,你都57岁了,在审判一线已经干了三十多年了,是什么在支撑着你呢?”我回答得非常简单,那就是:为老百姓做点事。
  法官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外人所看到的那样光鲜。清贫、寂寞和枯燥,那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记得刚参加工作,有一次下乡看现场,下火车才早上八点多,到纠纷现场还有三十多里路,由于去现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盛夏时节,三十多里山路,我们足足走了8个多小时。等看完现场,已经快吃晚饭了,可是,我们连中饭还没吃。村里没有饭店,只有一个代销店。走进代销店一看,只有一样能吃的东西,烙谷饼,那又硬又干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边吃边聊,老人好奇地问我们到村子里干什么?当得知我们是法官,走了8个多小时的山路来查看现场时,老人十分惊讶,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抗战期间,因为我们村庄太偏僻,连日本鬼子都没有到过我们这个村。”吃完饼,我们赶紧上路,等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当事人从老乡那里听说了我们步行到村里看现场的经过,为我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天开庭时,双方当事人都很配合,案件得到圆满调处。
  民事审判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长期的民事审判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案子,小到一个鸡蛋、一顶草帽,大到争夺上亿财产,案子无论大小,都一样事关社会公平正义。我一直认为,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打一场官司,如果我们的审判不公正,社会上就会多一个不相信法律的公民。
  这些年来,我审理的民事案件最多的一年有211件,调解撤诉率达到了73%。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调撤率。我总结的秘诀有两个:一是严格要求自己,二是一心为当事人着想。2010年,衢州中院设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调撤率更高了。
  回顾这些年,我想说的是:法官身处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是利用法律给出答案的人。我们只有一心为民,才会赢得百姓的信任,才能无愧于神圣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