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嫁女回乡办起来料加工场
本报讯 日前,在周家乡宋家村来料加工基地,20多名妇女正在两个大车间里加工收纳盒。“这一个个漂亮的盒子是出口韩国、日本和美国、墨西哥等地,除了宋家的加工点,我还在廿里、云溪、莲花等乡镇设了加工点,共有100多人替我加工。”负责人舒建霞相告,一年仅支付工资就有150多万元。
80后的舒建霞老家在周家乡,自从外嫁到义乌,一直从事来料加工,生意经营得不错。她还在上海注册了嘉居日用品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总部在义乌,起先只有10台机器,发放加工费四五十万。现在,已经有300多台电动缝纫机、同步车、高车等设备。”她说,做来料加工需要较多的工人,加工一个收纳盒需经过裁剪、裁板、缝纫、包装等工序,人工成本比较高。
为了减低生产成本,舒建霞看好老家农村的富有劳动力,于今年3月将加工基地全部搬迁到周家乡。在当地信用社的支持下,她在宋家村搭建了加工车间,开始生产收纳盒。“做来料加工,我自己能赚钱,更能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舒建霞说,现在基地的妇女拿的是计件工资,手脚快的一个月赚3000多元,慢的也有2000多元,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
“现在订单蛮多,缺的是做的人。”舒建霞相告,她在义乌总部还有200台机器,下一步计划再找个场地,扩大生产规模。
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