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纽带 牵动你我授农以信 情暖衢江传递金融好声音 讲述为民好故......农信的生机和活力走进农信联社清风徐来信用社不能忘记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乌溪江 04版: 特刊

温情纽带 牵动你我



  陈彩珠

  早晨,我们早早地在衢江农信联社的大门集合,体验联社营业部的环境和服务。听营业部主任的业绩介绍,一连串数字、沉甸甸的业绩,是什么让这家农村银行,在当今金融行业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独占鳌头,牢牢守住了衢江农村这块金融阵地?带着疑惑,我走进了一天的行程。听着百姓的述说,感动着基层农信人平凡的故事,我心中的疑惑变成了一条温馨的飘带,带着农信人的深情,带着泥土的芬芳,弥漫着脚下家乡的黄土地,弥漫在我们挚爱的家园……

  一碗馄饨吃出乾坤

  衢江农信联社“金融指导员”的做法,在全省开了先河,并被写入浙江省政府转发的《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客户经理担任行政村“金融指导员”,提供到村、到户、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从专业的角度为农民百姓排忧解难。老员工罗渭泉,大洲信用社金融指导员,他做到了。沉下心、了解民情、走村串户,与农民兄弟聊家常,听他们的牢骚、忧虑与叹息。
  山区的毛竹价格不断走低,大洲石屏板固深山里的低收入农户徐万福,遇到了下村的罗渭泉,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待客,却为自己找到一个商机:罗渭泉建议徐万福用低收农户的贴息贷款,走出大山开馄饨店。小吃成本低、见效快、无风险,这位原来温饱不能解决的农民兄弟,成了年收入十多万元的小老板,在衢江新城买了房子、安了家。小小的馄饨给了他创业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

  雪中送炭彰显真情

  农信人的服务,充满温情、充满感恩,它让数字充满体温,让人感觉温暖。农信人讲究效益,但更崇尚人性的魅力。农信人讲究锦上添花,但更多的时候是雪中送炭。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一个因病差点上不起大学的姑娘,一个因病欠帐数十万元的家庭,遇到了进村入户的金融指导员罗顺成。罗指导员看到困境中的家庭、好学上进的女孩和坚韧无私的母爱,1万元农户信用贷款,续了女孩的求学梦,为她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

  服务遍布田头地角

  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外出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村中的留守老人、孩子越来越多,城市、集镇的各种银行一家接着一家设立,但投资多元化、功能现代化让许多农村老人措手不及。农信人坚守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宗旨,在农村设立农信服务点,目的只有一个:方便群众、服务于民。
  在全旺镇岩头服务点,我们在五分钟内看到了四位老年人,分别是交水电费、医疗保险和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超过65周岁,听他们如数家珍地说着家门口的银行给予的方便,我们肃然起敬。平均每月1500多笔业务量,全靠一位支农信息联络员———项雪仙,让我记住这位普通平凡、数十年如一日服务的“百姓贴心人”。
  没有哪一家银行与农民打交道的时间如此绵长、相依相伴,农信贴心周到的服务,根植田野、传递芬芳。质朴的农民兄弟给农信人以最大的感恩与回报,在他们的心中,也许根本不懂什么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只有农信才是真正的“银行”,是致富的帮手和靠山,这深深地在农民的心里扎下根。我想这就是农信几代人为之努力和奋斗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