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纽带 牵动你我授农以信 情暖衢江传递金融好声音 讲述为民好故......农信的生机和活力走进农信联社清风徐来信用社不能忘记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乌溪江 04版: 特刊

授农以信 情暖衢江



  朱翠霞
  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全家人却因为家境拮据而焦头烂额,于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去乡政府所在地的信用社贷了平生第一笔“巨款”,从而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后来遭遇变故,需要一笔钱周转,也是在信用社工作的同学帮我贷了一笔钱应对过去。我对衢江农信是有感情的,我深知,衢江农信和衢江这一片土地之间的感情早已血浓于水。
  自1954年成立至今,衢江农信与衢江人民相依相伴,成为百姓心中自己的银行。农信人从凭一支笔、一块算盘走进田间地头起步,一块钱穿蓑衣,三块钱抓小猪,五块钱看病,为衢江百姓排忧解难,成为农户人家的“娘家人”!
  在走访中,我们见识了农信联社的先进设施,见识了农信人的亲切姿态,见识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的便民措施,更见识了在衢江农信的帮助下充满温暖和生机的衢江。
  在山色空濛的茶坪,我们遇见了清风居农家乐的老板娘,这名农家女,看准了药王山的周边环境,在衢江农信的支持下与他人合伙开农家乐,去年营业收入达300万元;在水光潋滟的大洲狮子山农家乐山庄,我们拜访了傅孔明家庭农场那名回家创业的女大学生,聆听了一个土生土长的衢江农人已经实现的“富甲天下”的梦想———“百斤鳖、千斤粮、万元田”生态稻鳖特色精品园,而这一切也是在衢江农信的扶持下一步步实现的; 在各色稀有品种的茶花、金黄的佛手以及金线莲争相斗艳的全旺三易易生态农业园区,仪态端方的老板娘引着我们边走边看,我们惊艳于公司一路走来的努力和实力,而这一切还是离不开衢江农信的扶持。也因此,这些有所成就的创业者们看见联社工作人员,仿佛看见了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一般,而农信人对他们也是一样地热情和亲切。
  一路上,我们听到农信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起一个个名字,那些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本来可能把梦想丢在田间地头甚至麻将桌上。衢江农信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通过“整村授信”,只要凭着一张贷款卡和身份证就可以贷到相应的款项,有时候甚至二三千元钱就扶助出了一个老板。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差点无法完成学业,也是农信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不会因为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而辍学。大洲农信社的一名罗姓工作人员,他的手机里存着400来个当地客户的号码。他说:“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够联系上我,然后我就尽我所能地去帮他们。这也算是我回报生我养我的农村的一种方式吧!”
  而岩头助农服务点带给我的感动,更是让我几乎热泪盈眶。我们到的时候,一位老奶奶来取钱,她拿出卡交给工作人员,彼此间的对话都是亲切的方言。很快三张百元钞票递到老奶奶手里,老奶奶极口称赞:“金舍便,侬也好(真的方便,人也好)!”旁边的人告诉我,以前取钱要到好几里远的地方,不光要车费,还要准备一顿饭的钱,来来回回地特别折腾人。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要缴费、存钱,大多是老人去做。有了助农服务点,大家就省心多了。
  听到这些,我不由想起了我那同样居住在衢江深山里的父母,如果他们也能在需要的时候有这样一些人真诚地为他们服务,那该多好。“你那里肯定也有这样的服务点,全区都有的。”农信工作人员肯定地说。我打了个电话回家,老妈在那头爽朗地告诉我,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缴费取钱方便了不少,我顿时安心了:原来衢江农信还可以成为我父母这样的农村老人另一个层面上的依靠啊!
  从农村起步的衢江农信,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如今她正用她的方式回报着这一片土地,感恩着这一片土地。我相信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衢江农信这样的帮手的辅助下,将会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借有还、一诺千金,是信;诚实无欺、知恩图报,也是信;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更是信。授农以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把真情洒遍衢江土地,相信衢江农信的明天将会和美丽的衢江一样———源远流长。